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大相公> 汴梁时月 第五百一十一章 顾虑

汴梁时月 第五百一十一章 顾虑(1 / 7)

汴梁,陆府。和韩文远不同,曹诱是打算跟着陆垚做事情的,之前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曹诱清楚,这陆垚和其他当官的,还有书生完全不一样,陆垚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不同于曹国舅,也不同于韩永合,甚至和苏轼与苏辙这样的当代年轻人也不一样。

不过,曹诱虽说不能够完全理解陆垚的想法,但是他想要陪着陆垚一直这样走下去,他觉得,跟着陆垚应该是不会有错的。

更何况,这两家前一段时间也是成为了亲家,所以,二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更何况,曹诱看得出来,这潘文、折克行,都是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的,潘文擅长做生意,现在又成了新蹴鞠和足彩的经营者,将来在这个行业肯定混的风生水起。

而折克行这边呢,新蹴鞠大赛结束之后,折克行就会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也就是军事方面。

至于棠溪和陈晨,基本上也就是打理陆垚下面的那些产业和府内的事情,基本上也是不会离开汴梁。

这些人都十分靠得住,陆垚也相信他们,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朝堂当中的人。

这就是曹诱担心的地方。既然陆垚之前已经明确表态,说是自己不会成为曹家或者是韩家任何一派的人,甚至于范仲淹找到自己的时候,陆垚也明确表示了拒绝。

虽说陆垚能力很强,但是有过经历的曹诱知道,在这个朝堂之上,想要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他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就是需要跟他站在一边,帮他处理这些问题的。

事实上,曹诱的眼光没有错,陆垚这次殿试顺利通过,而且取得了前三甲的成绩。

不过,皇上直接宣布给到陆垚一个正二品的枢密副使的官职,曹诱倒是非常意外。

宋朝最初在总体上把权力划分为民政和军事两大块,中书省管民政,中书的领导就是宰相;枢密院管军事,枢密院的领导就是枢密使。

宋太祖在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主要目的是:把将领的权力分解,同时把最终军事权力全部集中到皇帝手里。

\"三衙\"虽然手握禁军,但无调兵权和发兵权;调兵权和发兵权在枢密院,而枢密院则只有发兵、调兵权,却又不直接掌握军队。

军队最终调度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几方面制度执行下来,权力分散、兵将不识、统兵权与调发权分离,宋朝基本消除了五代时期将领专权、威胁皇权的现象。

枢密使的权力有两大部分,一是军事权,相关军事决策、调度、和战等,直接向皇帝汇报。

二是与军事相关的人事权,比如侍卫值班、禁兵招募、军队训练、军人职务升降、赏罚,等等。

可后来,随着形势变化,枢密院和枢密使的权力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