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1 / 5)

“不用了,坐着轿子到田里算怎么回事。”果然,如萧扬所料,林子吟拒绝了他的提议。

对此,楚随风也心知肚明。他没有反对林子吟的拒绝,带着林子吟往田地里走去。

因为时间短,她只能到一个村子里,所以附近的村子里里正们听到消息,都带了一些村里种田的好把式过来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跟着林子吟和楚随风来到了田地里。

秋季翻整田地的时候,村民们就按照要求将田地分成一块块。

这些田地的长度,也是按照要求划分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以后机械的收割以及运输。

而田地两天则完成了小河和沟渠。别小看这些河,河河沟渠不同,沟渠未来为田地灌溉做准备的,既可以养鱼养虾,又可以蓄水,而沟渠则是为了输送水。

原来村民们灌水,是靠天吃饭,靠近水源近的往往是好田地,而离水源远的则差了不知道多少档次。

北地的地广人少,原来百姓手里是没有多少田地的。但林子吟借鉴了现代的管理方式,让农人们到衙门备案,按照人口多少来开荒种田。种植的土地三十年不变,不过土地所有权则是掌握在国家手里,他们只有耕种权利。每年上缴的粮食只占了其中的三成,然后余下的就属于大家自己分配了。

不过粮食买卖不得卖出北地,这是硬规矩。

别以为这些措施很小,对于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这些规定,让百姓对楚随风和林子吟几乎是当做了神供着了。

要知道,他们原先租地种,是要上缴给东家五成,甚至六成的,再加上交公粮,最后剩下的几乎寥寥无几。

可现在只用交出三成,余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不是天大的好事是什么,而且他们还打听到,十里村的玉米、水稻产量惊人了。加上田头田埂是不算在交税之中的,北地土肥,只要勤快一些,光是这些就是一笔收入啊。

“开春就可以放入鱼苗了。”林子吟指着小河说,“至于怎么样分配,你们自己村子根据收入分配,也可以承包给个人。”

小河也要交费,只是衙门收取的银子十分少,简直和白送的差不多。

“王妃,那啥什么时候可以下放啊?”有人看到她脾气好,放开了胆子问。

“什么?”林子吟好奇的问,没听懂。

“王妃,就是水车啊。”

有人开头,胆大的人就多了起来。

“放心好了,水车的价格绝对不会涨价,除去工钱和运输的费用,每一台车只有三十个铜板的利钱,绝对不会高。当然如果以后本地有能工巧匠做出来的话,你们完全可以按照当地的价格核算。”林子吟笑着回答,百姓最关系的就是切身的民生问题。她当然会解决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