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 / 6)

胡氏一听立马改了口:“妾、妾不是那个意思,夫人肯照顾纷姐儿妾是一万个感激。这就回去收拾东西,夫人别恼。”

白姨娘等了两日,见夫人让胡氏、裴氏进京,虽说不上埋怨,可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李绾见了安慰道:“姨娘也别难过,母亲这是让人去探探路呢,谁知道那寿光县主是个什么性子?万一是个不讲理的,咱们去了也是遭罪。”

呵,其实这位寿光县主杜甄,岂止是不讲理,还是个心狠的。

在她手底下可落不着什么好,不去反倒是好事。

白姨娘也点头 :“我不埋怨夫人,她有她的道理,只是那么久没见你爹......唉。”

“姨娘别急,夫人总有想通的时候。”

第21章 初绽

连着好几日,整个乘安县都像过大年一般热闹。他们这犄角旮旯的小地方,也没什么能耐人,谁家子弟考中了秀才都叫有大出息。如今出了个侯爷,那就更了不得,人人都跟着面上有光,走路都带风。

柳州府和附近几个县的百姓,也有不少特意赶过来沾喜气的,三三两两垫脚站在李家大宅外:“你说这侯爷是个啥样人?咱们能见着不?”

“我看你是傻。侯爷!侯爷懂不懂?那是超品二等爵,听说陛下还在京都赐了宅子,那样的大人物能让你见着?”

对面茶摊的老头儿听了,笑着招呼道:“你们也是来沾李家喜气的?来来来,进来喝碗茶水,今日不要银钱。说起那李家三小子,还是我看着长起来的。那孩子,从小看着就不一样,如今果然有了大出息!”

两人一听,连忙问道:“老伯还认识谕恩候?”

老头子那叫一个得意:“认识!他做典史时常到我这喝茶呢......”

李家虽是地主,可却做事厚道,遇上灾年便减免租子,救济穷苦。再加上李昭做典史时,古道热肠,处事也公道,如今大家说起他来,全是夸他的好。但凡听说是来瞻仰李家祖宅的外乡人,乘安县的百姓便热情招待,渐渐的,在柳州府附近,谕恩候的好名声便传扬开来。

老太太这两日也没得空闲。亲朋好友全都赶来庆贺,李家大摆筵席,知县亲自到场,就连知府夫人也来了,一连串的恭维,就差把老太太捧上了天。

最难得的是,崔家也遣人送来了贺礼。

老夫人握着礼单半晌不语。昔年她父亲去世时,宗族中也不闻不问,如今她的儿子成了侯爷,一向清高的崔家,终于记起了她这个人,但也仅此而已。尽管她得了诰命,成了侯爷的娘,可尊贵的清河崔家也只是差遣门人送了贺礼来,老夫人心里一时滋味儿难明。

“娘,家中这是大喜。总共这么几口人,柳氏是买来的罪奴,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