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汉中祖> 第二百五十九章对策

第二百五十九章对策(1 / 3)

临汾城内,橘黄色的蜡灯下,陈泰拆开前方的军报,才看了一眼,脸色骤然大变。

“刘禅不是在忙活着迁都吗?且大将军兵入荆州,今怎敢亲征河东。”

陈泰当是不敢相信,又核对了下军报上的封泥以及印章,见是无误,这才相信这则军报。

陈泰又仔细往下看,见蒲坂未失仍在手中,心中微安,但见到刘禅分兵二路,一路深入河东腹地,攻略河东郡治;一路北上攻略汾阴、皮氏,他的心再次难以平息。

驻守在河东的兵马实打实就三万之众,蒲坂津屯驻八千军士,皮氏、汾阴各屯兵不过三、四千,自己手上的兵马约有万人,此便去了二万五千人,剩余的五千余人在河东太守孙礼手上。

以往这些兵马分守外城,汉军若有异动,他们坚守城池即可,并州、司州、邺城中军随即奔赴而至。如今汉军突入河东,各方面几乎是毫无准备,仓促间只能固守待援。

更重要的是,刘禅兵分二路,一路由自己率大军直取安邑,另外一路由霍弋攻略汾阴、平氏等城关,这分兵战术直接击中河东的命门。

分兵几路进军,或许对后世看惯了、电影的人来说非常忌讳,认为是为将者的昏招,最典型就是明金间的萨尔浒之战。然为什么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将帅喜欢分兵,一是因形势所迫,二是分兵确实有利。

至于何时使用是正确之举,还需因时而议,因时用之。就拿此次刘禅兵入河东,曹爽进袭荆州而言,皆是分兵而进军,然曹爽被堵在外城,而刘禅虽也克城不利,但却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其归根到底在于两军的客观环境不同。

其首先最重要一点,在于地理环境上。南阳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天险,但他外围的山脉也是可以忽略的。当曹爽大军抵达山脉外围时,王平收到了预警,在曹爽抵达城下时,王平直接完成坚守外城的战略。

而河东的天险黄河,却在深冬时冻成冰面,从关中奔袭过黄河,不用船只自然也就省去了被魏军哨卒发现的风险。一个夜晚的时间,元宏完成了从王城渡过黄河奔袭蒲坂津的任务,不给河东兵马任何反应的时间。

陈泰失去了率军支援前线的机会,自然其分守外城的战略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之下,刘禅在敌军无援的情况下,将蒲城围住,其余军队利用其空虚之际深入腹地。此战即便不胜,刘禅也能凭借着深入腹地掠走大量的河东百姓,填充人口。

不过即便他分兵驻守外城,空虚的后方也会被从吕梁山窜出的姜维所掠,此正是分兵作战之利。

此时的陈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望着眼前的河东舆图,思考当下的局势。

刘禅兵出关中,依照过往蜀汉用兵的规律,朔方姜维必然也会出兵河东,配合作战。就当下来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