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1 / 4)

王利民在心里合算了一下,给油厂的厂长报了个数。又连忙补充,说只是个大概产量,至于能收购多少,送过来多少,还得看具体操作。

别的不说,收购花生的本钱就大了,可不是收鸡蛋收鸡几百几千块就够的。往少了算,也得几万块才能转的开。

他说的比较保守,没有大包大揽,这个表现,反而让那位厂长对他的信任度增加了不少。这个人看着有些冒失,却不是吹牛漫天飞的那种人,收购花生的事或者可以交给他一试。

说了一回花生,那厂长又问起了大豆,说他们厂子也有豆油生产车间,豆子同样供应不足,基本是闲置状态。

王利民就说,他们那里也种豆子啊,北边和东边大片的荒地里种的都是豆子,因为豆子好养活啊,不咋用人管就长……真说起来,豆子比花生的产量可多多了。

两个人竟然聊得很投机,一聊就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这位陈玉生厂长与王利民交换了联系方式,并主动提出,只要王利民那边真的收到大量花生或者大豆,只需要负责运送到北镇就好,那边有一条货运火车线,可以直达省城,车皮由他们厂子里联系铁路解决。

要说王利民对收购花生大豆最大的担心可就是运输了,大批量的货物运输,指着他们村的骡车和拖拉机可不行,县里就一个运输队,一共四五辆货车,国营单位的活儿还忙不过来,他一个小农民根本排不上号……这要是只送到北镇,不过百十里路,用骡车、毛驴车、甚至牛车,就是人背肩扛,他也有信心把货送到!

公社的中学仍旧有夏收假和秋收假,故而,寒假和暑假也就相应的压缩了。过完十五,十七就开学,小秋在省城学习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十多天。

王利民是初七初八初九跑了三天厂子,与油厂达成初步协议后,再看时间,已经初十了,小秋要回家也没几天了,他索性就也不着急回去了,跑到省城周边的郊县转了一圈,愣是让他又找着一样好东西,那就是章 县特产大葱。

说起这个大葱来,与南方的小香葱差别巨大,比一般的北方大葱也高大得多。葱白那一段最高可达两米,加上葱叶的话,总长度甚至可达三米!而且,这大葱最大的优点就是水分足,脆、甜、不辣,做菜、生吃都是极好的。

年后不是收大葱的季节,储存了一个冬天的大葱,叶子早已经干枯,葱白表皮部分也干了,但那样一捆捆的,看上去仍旧很让人心喜。

赶巧了,有一个大队储存了不少大葱,准备年后拿出来卖个高价。恰好让王利民赶上,他问了问价格,才五分钱一斤,立刻就开口包圆了。

这边放下两百块钱押金,王利民就急火火地赶回了市区,然后直奔几个比较大的卖包子的饭店——这些地方一天卖几百上千个大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