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权倾大宋> 第一六三章 朱琏的决然

第一六三章 朱琏的决然(1 / 4)

第一六三章朱琏的决然

秦桧还没有什么,他当年是没有出身的小官,受别人诟病就奋读书。『言**首*结果真的登了黄甲,补了一任登州教授,相当于国立综合大学的科员,一下子成了市教育局长,也算是某种升迁吧

最重要的是,他脱离了国子监系统,进入了军州序列,虽然不是地方的主管,但这是士人的必由之路,州学教授在军州地位很高,也很清要,比录事参军和签书判官厅公事还要高那么一点。一般来说朝廷不派军州通判,就由考校上等的教授补任通判,前程绝对大大的。

赵鼎却很无奈,他本来累官到了河南府洛阳县,也算是够快的升迁速度。洛阳县是正八品上的西京赤县,比别的县高出一两个等次,仅户籍就十余万家。

再说,他的政绩颇佳,按例可以升入省部或入馆阁试职,只因得罪了西京权贵,受到王黼的打击,几乎被落职,不知哪位御史看不过去,上书将他保荐下来,而李邦彦意外为他说句好话,这才保住寄禄官。

前不久王黼又说他极有吏才,认为把他放在将作监丞位置上更好,以监丞判事,在多数正统的士人眼中,他们是与天子共治天下,绝不是做一些监寺的俗务,才有了“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的传统。

在这些俗务中,士人最不屑的就是将作,明显的在羞辱他,让他在气愤之余几乎对前程失去信心。

王秀把赵鼎的苦笑看在眼中,要不是赵鼎和林灵素相善,恐怕早被王黼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了,他眼珠子一转道:“珍珠困于蚌中,终究会有光彩夺目的时候。”自斟一杯酒,举杯笑道:“元镇兄,请。”

赵鼎诧异地看了眼王秀,心中微起波澜,但那道目光尽是真诚和激励。感到精神一震,举杯道:“幸如君言。”

王秀淡然一笑,他还真像保荐赵鼎进入公署或银行,但他知道自己捣鼓半天,还不知道圣眷剩下几两,还是先老实地干点实事。人和人的道路不同,名臣之所以成为名臣,一路经历风雨必不可少,他过份干预了别人的道路,只能增加未知的变数,赵鼎也不会成为十年后的赵鼎了。

范宗尹瞥了眼王秀,淡淡地笑道:“文实才几天的黄甲,就是直秘阁。”

酸、酸酸的,文人的酸气,王秀一笑了之。

蔡易呵呵笑道:“觉民,等你夺了下科的上舍魁,一步就成为秘书省正字。”

“哎呀哦,我说今一大早喜鹊在房顶叫,原来是几位大人来了,要让小娘子们知道了,那可怎生得了。”李婆子打扮的花枝招展,一身盛装款款而入,那张风韵犹存的脸,仍然挂着职业的笑容。

“大官人,三姐病了.”

东宫花烛夜,新房里却透出诡异地气氛,青君作为随嫁的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