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洋>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大臣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大臣(1 / 5)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其实所能够选择的余地都太少了,不论是翁同还是我都是一样的……”谭延有些感慨的对自己的幕僚说道。

“不过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翁同这一走政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人选也下来了,呵呵……这个人大家也都不陌生,是张之洞的姐夫鹿传霖,大家都有什么看法?!”谭延收拾了他对翁同的感慨,笑着说道。

“翁同贵为帝师,朝中根基也是相当深厚,现在皇上要施行新政,而慈禧太后亦是迟暮之年,难保以后翁同不会被朝廷起复,就像鹿传霖一样……”郭正说道。

沈静身为山东巡抚,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老是待在谭延的身边,而当年谭延身边的三大谋士沈静、陈飞、寇青都先后因为各种需yào

离开了幕友堂,这取而代之的则是郭正和杨邺。这两个人的经lì

多少和沈静差不多,都是屡试不第的秀才出身,不过他们俩人的水平相对于沈静三人可就差得很多了,沈静临走之前之所以推荐他们二人成为幕友堂新一代的主心骨,也是因为这两个人在民主政治和宪政方面非常精通。

单纯以能力而言,郭正和杨邺的水平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最大的缺点不是不懂外语。也不是不精于官场纵横——他们为人比较正直,作为幕僚虽然不像雇主那样成天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但应该更精通于权术,而权术和正直是不可兼容地两个范畴。

起初沈静对他们俩人也是颇多犹豫,不过好在谭延已经过了那段夹着尾巴做人的阶段,正是自己彰显北洋实力地时候,委曲求全已经并不重yào

,重yào

的是如何做好北洋目前应该做的事情——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普及民主宪政,至于军事方面则有谭延亲自把关。政治决策方面走强硬路线也用不着他们多操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正和杨邺反倒是最适合的人选——“议事会”就是他们俩人提出来的,议员们虽然没有非常明显地实权,只有对地方官府的行政有建议权,但是他们有权弹劾官员贪污**和反对现行地方官员行政做法的权力。

谭延摆摆手说道:“不会出现翁同被起复这种事了!现在是有很多人都想着太后终归是年纪大了,比不得皇帝年轻,总有一天这个天下还是皇帝的。到时候皇帝掌握实权。那翁同作为皇帝最亲密的人,那还不照样飞黄腾达?”

“难道不是这样?!”杨邺笑着反问道。

谭延笑着说道:“最基本的一个逻辑问题,太后耗不过皇上,那七十岁的翁同难道就这么有把握耗过慈禧太后?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我要是翁同地话,那就放开这个心结好多活几年,等着皇帝终有一天掌握大权之后,也不求能够重新起复,只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