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洋>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最后的晚餐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最后的晚餐(1 / 5)

珲春城第四师兵营,做为中国现代陆军资格最老的一批的新式陆军,第四师在完成了建国初期的“圈地运动”之后,便于1902年进入东北,转年便驻扎在珲春城——除了珲春之外,瑷珲比珲春更夸张,对岸便是已经被更名为布喇郭威什臣斯克的海兰泡,不过相对于海参崴,海兰泡驻扎了俄军差不多一万四千人左右的军队。

事实上珲春城附近不仅有第四师,还有京畿卫戍师一个营来专门当土匪保卫鲁田村潜艇出发基地,第四师的编制也比较特殊——一个正规中国陆军师拥有六个炮兵连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火炮,但是第四师不仅有八个炮兵连,珲春城内还有两门一百零五毫米的重炮;其他陆军师的迫击炮是九十毫米迫击炮属于营团级,六十毫米迫击炮是连排级,在第四师每一个步兵排就拥有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一个连有两门九十毫米迫击炮,整个第四师的人数也要比其他陆军师多出一千多人……

第四师驻扎的珲春城是中国距离俄国远东大本营海参崴最近的城市,除了在早期杨超的一个混成协防卫庞大的黑龙江省而承shòu的压力最大之外,这几年第四师远比驻守在瑷珲的第二十混成旅压力要大得多。正是因为如此,第四师才会拥有除了第十八师之外都没有的一百零五毫米重炮,不过这两门重炮是不能移动的,至少不是随意可以移动,出了城这里周遭的交通状况也绝对不会允许第四师的火炮出行。

尽管瑷珲是距离海参崴最近的中国城市,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并不是经过这里抵达海参崴,而是从海兰河屯分出一条支线修筑到延吉冈——那里将会有一个分叉,一条是通往珲春和鲁田村的潜艇基地,另外一个方向是通往朝鲜的东海岸镜城,不过这个方向的铁路还在规划当中,并没有着手开工兴建。

中国陆军在吉林省地北线从最东边的珲春沿着铁路支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吉林省内的部分。在吉延冈、噶哈哩、宁古塔、海兰河屯、萨库里、阿勒楚喀、到最西边的呼兰依次摆开了五个正规师,作为整个基点的宁古塔和近在咫尺的海兰河屯还驻守着同样是老北洋时代地第二师和第十一师的一个混成协。作为另外一个系统的京畿卫戍师则是被留德士官系戏称为“曹长腿”——京畿卫戍师大部分被部署在黑龙江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吉林活动,像珲春鲁田村潜艇基地就是京畿卫戍师的一个营。

本来铁路支线原定是在宁古塔分支的,但是宁古塔是陆军安放主力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军需供应中心——从1904年下半年开始。以呼兰为分界点的“西线铁路”连通之后,中国陆军主力师进驻,宁古塔的仓库就开始接受囤积陆军炮弹的任务,目前这里囤积了八万余发的炮弹,随着战争进入倒计时,宁古塔地仓库接收的炮弹数量还会以更快的速度递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