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逼上梁山> 第八回 意外的丰收

第八回 意外的丰收(1 / 3)

大宋政和六年,四月十八。

这是一个值得历史纪念的日子。高俅给李民送人来了。

当然,值得纪念的,不仅仅是那三个铁匠。更主要的是,却是那陪同着这三个铁匠一同来的另外两个人。

当日。

李民正在观看鲁智深和武松对打,与鲁玉和月茹他们为鲁智深和武松叫好。突然,王六喜洋洋的跑来,跑到李民切进,讨好的说道:“老板。那高俅给您送铁匠来了。”

李民闻听,当即就是一喜。连鲁智深和武松的比武正在高潮上,也顾不得看了。转身交代了一下,随即让王六把人领到前厅。

要知道,如今李民手下,凌振最擅使用远程器械,实际应用,以及操作需求了解的最详,而陈规火药工匠世家子弟,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原理最强,而李民原先在网上,却是也见过古代火炮的样子。更有着火炮发展的明确思路,可谓是指导性,前瞻性最强。

强强联手,即使李民不奢求一下子就做出如现代高工艺的迫击炮,榴弹炮等什么的。可作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真正火炮,却是李民想拦着都拦不住的了。实在是宋代此时的火器知识积累,早已经到了一个雄厚的不能在雄厚的地步。差的就是李民这一层窗户纸得捅破了。即使没有李民这一指头,二三十年后。随着宋金战争地需求,火炮也必将被宋朝的工匠制出。而宁夏出土的中国西夏火炮,就可为见证。那可就是南宋时候的事。

故此,陈规在有了李民前瞻性的指导,以及立项确定目标后,又有凌振对火炮需求的设想。火炮设计图纸。以及炮弹,却是早就做出来了。甚至,连李民提议地地雷和手雷,陈规都亲自完善,并做出了十几个。

而直到那时,李民才知道。鲁迅曾说过的:中国人研究火药,却只用在了烟花上这句话,明显是错的。事实上,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用过地雷。而唐朝的时候,更有用绳索栓着抛掷的手雷。只不过这些地雷,手雷,还都需要引信引燃罢了。

而李民的贡献,则是提供了轮齿带动火镰转动,敲打火石,形成内发引火机构,以及霹雳子震动触发地秘方。

而正是有了这两个小小的提示,李民却是愣是见识了一把,抗战时期老乡研制土地雷的热诚和奇思妙想。子母雷。百子雷,蜂窝雷;悬雷,跳雷。脚踏雷。等等等等,愣是把李民看晕了。

可同时,也正因为地雷和手雷的成功研发,以及地雷和手雷地威力巨大化,陈规和凌振却也更加想往设计中的大炮。隔着十几里。就能发出比手雷和地雷更有威力的炮弹。那应该是何其壮观?

尤其是陈规。更是想到:几百门上千门的火炮往城头一放,却又有哪支劲旅可以攻破。

所以。他们也就越发渴望一个好的铁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