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逼上梁山> 第四回 新政

第四回 新政(1 / 6)

天佑元年十二月。高俅领禁军十万,赶赴淮南。领军驻守,严防叛军李民,挥军过江。

这赵佶觉得今年气数不好,天下叛乱的太多,却是又改年号了。取名天佑,意图上天庇佑。可这天佑的年号一出,却是与李民来的那个年代的大宋年号,正式产生了分歧,从此历史走向,也是截然不同了。蝴蝶的效应,正式出现。

而且,这个年号虽然寓意不错,可上天,却未必会因为赵佶更改个年号,就会庇护他。自古,天心就民心,不行善政,民心皆怨,那是不可能有什么庇护出现的。

尤其是赵佶派来领军的这个人,那对李民来说,更是利好。

那高俅,可是老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民。此次高俅领军前来,更是事先暗中给李民送了密信,不仅阐明了大宋朝廷向吐番、大理、安南等国借兵的政治举动,更暗中表示了准备一到淮南,控制了淮南之后,就直接把淮南贡献出来,挑明旗帜的投靠李民。

对此,李民派人回信高俅,令其不比着急投降,先在淮南稳定下来,而后,与李民合演一出戏,假打假闹,拖上一年半载,待李民平定了东南各处动乱,以及痛击了吐番,大理、安南等国的援兵之后,待李民正式讨伐大宋,进攻京都的时候,再来投靠李民。

高俅获信后,自然按计而行。此时对高俅来说,天下乱世已成,大宋兵力匮乏,连平乱都需要借助外力,那已经足以显证大宋的江山,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摇摇欲坠了。显证了当初他高俅的推断:二日并空。必有一日落的先见之明。这赵佶就是那要落的太阳,而这李民就是新生的朝阳。

故此,高俅才会在这相对的局势明朗的情况下,自请率兵来讨伐李民。

而这高俅虽然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民,朝中大臣。更多知高俅与李民交好。可这高俅却是不愧有奸臣之名,一干地大臣,包括蔡京和梁师成在内,愣是没有一个想到在李民已经被定性为叛臣,尤其是在东南兴兵的情况下,这高俅还会与李民有瓜葛。毕竟,李民红的时候,连赵佶都与李民交好,巴及李民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高俅这么一个奸臣小人。讨好李民,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而此时李民倒了,高俅这奸臣。自然要与李民划清界限地,请缨讨伐李民,也是一个不错的政治举动。

所以,蔡京、梁师成这等老谋深算的奸贼,都没有一个怀疑高俅用心的。可见高俅平日里的无能弄臣形象,是多么的成功了。

而至于赵佶,他是一手把高俅提拔起来的,对高球更是放心。尤其是现在禁军当中空饷暴露,李民叛乱了。种家军也叛乱了。赵佶除了他身边的这几个人之外,也是真没几个可信的了。高俅病好请缨,更是合了赵佶心愿。

如此。一个皆大欢喜地平稳局面。就在淮南与金陵之间地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