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求生记> 第二回

第二回(1 / 5)

说孙权、周瑜、鲁肃在府中议定正事,孙权留二人小至黄昏时周瑜、鲁肃才辞别出府。周、鲁二人缓步走下阶梯,门前早有孙权为二人准bèi

下的大车。周瑜稍稍犹豫了一下,示意车夫自行回去,他想和鲁肃一起散散步。

走走聊聊,二人寻到了一间十分雅致酒楼。周瑜抬眼看了看这间酒楼觉得挺满yì

,便邀鲁肃入内要了间上等厢房,二人在房中对坐小饮,二人的侍从则在门外守护。

各自就坐,周瑜看看近处无人,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子敬,开始我还以为你真会建言吴候下令封锁柴桑陆氏的商旅诸事。”

鲁肃略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思前想后,我不敢啊!今日的柴桑陆氏,已远非当年恪守吴郡那个几近败落的陆氏。公瑾你驻守柴桑远比我清楚,现在的柴桑陆氏商旅几乎遍布整个江东,农桑粟粮、柴米油盐,几乎只要是能赚钱的民生之物他们就没有不涉足的。这几日我草草的算了一下,可能陆氏手中掌控的江东百姓民生之物的流通约在三成左右。可能还不止这个数。”

周瑜手中端着酒杯,顿在那里许久一动不动,两条俊美的长眉在眉心打了个结。

鲁肃接着道:“适才还有很多话我根本就不敢在吴候面前提起。别的我们先不去论他,只拿布帛一事来谈谈。据我所知夷州每年都会有两到三只大船队去柴桑买卖互市,随船而至的夷州上等布帛品质奇佳。但价钱却仅与江东土产地劣等布帛相当,寻常的百姓之家都能买用得起,且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公瑾该知dào

,现在的柴桑、九江周边,民间的衣物布帛几乎全是夷州所产,土产的布帛要么就是其价至贱得不偿失,要么就是卖都卖不出去。我那族弟对我言及,柴桑一带有很多原本种麻养蚕、自织自卖为生的百姓已经不再自织。而是专心种麻抽丝。再将这些原麻、生丝转卖给陆氏换取成品布帛或钱粮糊口。而且这样下来生活反而比原先过得还要好。据说陆氏经商素以诚信待人,价格又公道,因此在百姓中的口碑极佳。我在知dào

这些事之后曾想过,如果真的请吴候下令封锁陆氏地商贸诸事,第一未必能对陆仁与夷州产生什么影响,第二……那么多地麻农蚕农,突然间手中地原麻生丝无处可卖。无异于断绝了他们的生路。百姓若无生路,势必会逼得他们作乱。江东大战在即,若生内乱则为败亡之道。”

(PS:这是马钧改良了织布机,陆仁又在夷州开办了真zhèng

意义的纺织厂的结果。前文有所提及,夷州司管纺织业的就是邓艾之母,为夷州四师之一,现任夷州工部从事中郎)

周瑜对商业上的事不太懂,只是觉得陆氏的商旅不能轻易去动。所以才在几天前与鲁肃碰面时表示反对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