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08节 中国记者与长沙大捷

第08节 中国记者与长沙大捷(1 / 4)

曼苏尔饭店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西岸,距离伊拉克政府、德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很近.包括德意志广播公司、法新社等多家媒体在饭店内设有记者站。1942年8月17日上午,元首在这里召开记者招待会。

在四楼会议室里,主席台身后的墙上用德语和阿拉伯语写着“记者招待会”几个字。透过敞开的大窗户,玉带般的底格里斯河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清真寺的尖顶、高楼与低矮的平房一览无穷。

会议室里拥进了四十多个记者,加上元首和伊拉克总统的十几个随从,把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主席台与记者间分隔出三米的安全地带,更加剧了拥挤。

天花板上的风扇像发神经一样时快时慢,而且转动时剧烈摇晃着,好像随时掉下来的样子,还发出吱吱嘎嘎的噪声。为了确保安全,避免万一掉下来削掉世界级的、举世无双贵宾的脑袋,只得忍受酷暑停止使用。因此每个人头上热气腾腾,身上汗如雨下。特别是那些女记者们的裙子紧紧贴在大腿上,把手里的任何东西——从笔记本到手帕当成扇子。

旁门开了,屋子里安静下来了,喧哗声换成了此起彼落的镁光灯光。德国元首穿着黑包的裤子、黑皮鞋和白袜子,上身是一成不变的褐色衬衣和红袖章。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主席台,自己拽出椅子坐定。两位美艳女军官在身后背后手叉腿站立。伊拉克阿里总统一身戎装,在一名没有军衔标志的大胡子军人陪伴下拘谨地坐下。随后鲍曼主任坐在旁边作记录,隆美尔手里拿着一张纸站在一边东张西望。

忽然,大厅里一阵骚动,为了抢夺最佳拍摄位置,一个法国记者与巴勒斯坦记者撕打起来。法国记者一把扯掉了对方头上的纱巾,这下可闯下了大祸。要知道按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规,妇女必须用布覆盖身体,手、头发,还有脸,不充许其他男人看到。也就是说,头发是羞处,那个阿拉伯女记者像被激怒的母狮子一样咆哮如雷,在场的伊拉克保卫人员大声训斥着,但谁也不愿意上前。

冉妮亚和丽达上场了,在劝说无效后,冉妮亚擒住阿拉伯女记者,把她拖出会场。丽达也把那个肇事的法兰西美女记者请到外面。

李德与阿里互相点头,示意记者招待会开始。李德巡视着会场,遇到各种各样的目光:敬佩的、敬仰夹杂着爱慕的、挑剔的、斜睨夹杂着仇恨的。最友善的目光来自德国和奥地利记者,最复杂的目光来自阿拉伯人,最胆怯的眼光来自东欧人,最冷漠的目光来自大洋彼岸的人。

隆美尔成了权倾一时的人,记者们眼巴巴地望着他,把手摇得胳膊肘儿都似乎掉下来了。

“倒数第二个,后排第二个女记者。”隆美尔的手指向一个地方,结果好几个女郎都站起来了。“穿红衣服的。”他着急地喊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