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清明上河图> 第一百一十八章 拟诏

第一百一十八章 拟诏(1 / 3)

处置完郓王与肃王的事,将此次还返长安的宗室亲贵们安顿下来,赵桓只觉头大无比。这些人不比寻常官员,不能以常法来处置。

在古代中国,任何事情都脱不得纲常礼教的范畴。赵桓现下所有的改革对旧制触动很大,不过还只是涉及技术层面,而不是与儒家以礼法德教治国的核心为敌。若他敢胆如此,便是手握军权的皇帝,也会闹个众叛亲离,最终以失败收场。

王安石改革,还是神宗皇帝大力支持,君臣有如师徒,相敬互爱竭力协同,最终身死法灭,司马光变革神宗元丰所有新法,悉回旧制,甚至最终以新旧两党划分党派,两派争斗不息,一直到东京城破而止。

赵桓现在所有的改革,比如裁撤州县,合并官署,减冗员冗兵冗官,加强中央集权,以考成法考核官员政绩,都在士大夫涮新改良政制的接受范围之内。固然因为诸多举措而得罪了大批官绅,却也有相当数量的有识之士支持。若是在根子上触动整个制度和儒家治国的基础,最少在当前这个阶段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以儒家亲亲之义来说,对太上皇赵佶,郓王等亲王的处理,就使得赵桓颇费心思,甚至影响到整个战和大局。

与勾心斗角的政治角力相比,对整个军队的控制及与武官们打交道,则是赵桓发自内心的喜欢,并自愿投身其中。

靖康六年年末,因天下无事,特意校阅大军。远自川中荆襄,潼关河中太原,各地纷纷派遣精锐禁军至长安,禁军五十万人,连同原本的陕川宋军,集结在关中的已经接近三十万人,除了岳飞与韩世忠几部主力不动外。宋朝禁军主力,多半在此。

这样的大动作,以校阅为名,却很难教金国放心。

于是以新继位的金主完颜合刺的名义,金国上层特派使臣飞马至潼关叩关而入,指责宋朝在两国和议未定期间,大兴军马。而没有得到回复的情形下,完颜宗弼等主战派纷纷离开上京。赶赴幽州各地,以尚书行台的名义到地方坐镇,准备随时应对宋军的大动作。

而以宋军地部署来看,将以太原、河中、潼关、陕州、华州各地的驻军,形成一个钳形,由太行当地义军策应,直接将河北与中原各地民囊括在内。

这样野心勃勃的军事计划,如果是在靖康四年之前,只会被金国军事贵族们视为笑话,并不会放在心上。

富平之战前。虽然宋军号称集结了五十万大军。金兵却无人将宋兵的虚张声势放在心上。宋军的百万大军,能战者不过是西军一部,而西军屡遭挫跌。实力大弱,所谓的五十万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厢军,民伕,便是纯粹的禁军内,也有不少老弱不堪战者。

而天下大势发展至今,任是再傻地人也知道,现今的宋军与当年是天壤之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