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贞观文宗系统> 第一百五十九章 脸色发青的罗彦

第一百五十九章 脸色发青的罗彦(1 / 4)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蓝田一地。便是其他的州县,也相继出现了这种情况。

原本还在纠缠着罗彦在蓝田的作为,这会儿朝堂瞬间被大量的奏疏给淹没了。这样的情况预兆很明显,那些豪绅们恶意囤积居奇,但是百姓这会儿拿着银钱没地方买粮食。

要么,百姓暴动,冲击那些豪绅的庄子,不过这种可能性非常小。豪绅们有钱有粮,自然是请了很多人看家护院,真要想冲击进去抢粮,人家有权利直接击杀。肚子饿点没关系,还没到拼命的时候。

只与另外一种,那就是大量的流民往长安聚集。

说来也真是奇怪,整个关中地区缺粮。百姓就是要往京都围拢。也就那些靠近南方和山东等地的州县,会就进往外边走。老百姓都想着,我这里缺粮,但是皇帝那里不缺,直接伸手问他要不就行了。

地方官员是没有那个权力私自开仓放粮的。何况,就算是有这个权力,也没有那么多存粮不是。

看着中书省送来已经堆成小山一样的奏疏,李世民感觉有些脑仁子都疼。虽说之前相信了罗彦的话,提前调运来了不少的粮食。各个粮仓现在都盛的满满的。可是看到这些奏疏涉及的范围,已经严重出了他的预计。

没办法,还是按照之前已经商讨好的办法,开始赈灾吧。

先是允许各地以工代赈,随后李世民派出朝中重臣,,以宣慰的名义,向地方放大量的粮食。同时,还嘱咐各地的军队,严加防范有人趁机作乱。总之,所有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句话,勿让长安城外有流民。

以工代赈,每个成年劳力一天获得的薪酬是两文钱。按照当前的粮价,还不够一碗米。可是就这么一点,就让大量的人产生了继续守在家乡的希望。不够一碗米,可是也够一个五口之家喝上三顿稀的。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距离秋收还有一个多月,可是粮价还是在涨,可是以工代赈的酬劳却不变。何况,五口之家到哪里都算是人少的。往往一对夫妇拖着上面两个老的,下边还有好几个孩子,这样下来,反而是还是要掏钱买粮。

蓝田县内。断了几天粮以后,粮价突然涨到了八十文一斗。这个数字实在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可是,肚子还是要填的啊。就算是这些人趁机抬价赚钱,老百姓也没办法不是。一时间来找罗彦田贷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罗彦此时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了。蓝田县罗彦规划好的以工代赈的事情有两件。第一,就是整个蓝田县的水利工程。这件事情需要的人手极多,而且规模相当大,罗彦只能让陈玉如和主簿刘宗申两个人去处理这件事。

而罗彦自己,则是操办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准备安置流民的场地。

到时候肯定是不能放流民进城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