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太阳毁灭之世界末日> 第97章人类活动

第97章人类活动(1 / 3)

周围的遗址,又发现了,更多奇怪的现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数学点。

精星灵,看着这些数学点。曰:“破坏机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O2紫外辐射O+O(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阳光紫外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O2+O=O3(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既能生成O3,也能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衡。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Cs)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便携电脑手表,立刻投射的这些画面……

这些物质,被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国际社会,为了保护臭氧层,将这些物质,列入淘汰或受控制使用的名单中,因此也称这些物质为“受控物质”。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可以停留很长时间,以CFC12为例,它在对流层中,寿命长达120年左右,因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层后,就会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释放出活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游离的氯原子或溴原子与O3分子反应,产生氯或溴的一氧化物,夺走O3分子的一个氧原子,使之变成氧分子。

氯或溴的一氧化物与游离的氧原子反应,释放“夺来”的氧原子,形成更多的氧分子和游离氯原子或游离溴原子,新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重新与其它O3分子反应,再度生成O2分子和氯或溴的一氧化物,这样的反应循环不断,每个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可以破坏,约10万个O3分子,这就是氯氟烷烃或溴氟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原因。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破坏臭氧层的过程,可表示如下:含氯或含溴的化合物,太阳紫外辐射游离Cl(或Br)O3+Cl(或Br)ClO(或BrO)+O2;ClO(或BrO)+O游离Cl(或Br)+O2。”

精星灵,曰:“破坏现状。这些事情,就更加的严重。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实际上,在臭氧层内,臭氧的形成,是众多物质参与,一系列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