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太阳毁灭之世界末日> 第6章量子态隐形传输

第6章量子态隐形传输(1 / 3)

精星灵,曰:“量子态隐形传输。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

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超时空穿越”距离提高到600米。

但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环境的干扰,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距离难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的小组早在2005年就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拆分”、发送的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

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北京架设了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

该成果已经发表在2010年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上,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别称——量子缠结。纠缠是关于量子力学理论最著名的预测。它描述了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精星灵,曰:“适用领域范围量子学、物理学、宇宙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将量子纠缠称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spookyactionatadistance)。

但这并不仅仅是个诡异的预测,而是已经在实验中获得的现象,比如科学家通过向两个处于室温的纠缠的小钻石发射激光(图中绿色)。

科学家希望能够建造量子计算机,利用粒子纠缠进行超高速计算。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提出时间1935年。在物理学中,量子纠缠是指存在这样一些态:一、A,B,C,…,在时,这些态之间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二、当时,它们的状态由Hilbert空间(希尔伯特空间)HA,HB,HC,中的矢量|Ψ(t)amp;gt;A,|Ψ(t)amp;gt;B,|Ψ(t)amp;gt;C,…所描述,由A,B,C空间构成的量子系统ABC则由Hilbert空间HABC=.HA×HB×HC中矢量|Ψ(t)amp;gt;A,|Ψ(t)amp;gt;B,|Ψ(t)amp;gt;C所描述,则这样的态被称为比Hilbert空间的直积态。否则称态|Ψ(t)amp;gt;A,|Ψ(t)a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