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取决于定位(1 / 3)

我们需要有意识地缔造一种“自我成就感”,以此来压制人生中那些消极情绪,譬如自卑、自闭、自我放弃等,从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良性循环。如此一来,你的自信感、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令你更有勇气、更有毅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所谓“性格决定人生,心态成就命运”。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首先就要有成为大人物的心态。立志是一个人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也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争取人生有所为的性格反映。“取法乎上,折乎其中;取法乎中,折乎其下”——缺乏立志性格的人,做的一定是小事,甚至连小事都做不好。真的是这样,人都有软弱的一面,如果不能将软弱的性格压制住,那么做事时往往瞻前顾后,还没有行动,就惧怕失败,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于是一直畏首畏尾,而人生始终没有突破。

成功者则不同,他们似乎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断不肯甘于人下。这是一种强者的风范。在强者看来,这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泯灭自己的斗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走向成功,因为自己天生就是个“强者”。

就像贝尔博士所说的那样——“时刻想着成功、看看成功,心中便有一股力量催人奋进,当水到渠成之时,你就可以支配环境了。”可见,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保持着成功者的心态,就将自己设定为理想中的模样,只要它是实际的,便以最大的自信和热情去行动,直到成功为止。李斯少年时家境窘迫,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据说,有一次李斯方便时,恰巧看到老鼠偷吃粪便,人与狗一来,老鼠便慌忙逃窜。不久之后,他在官仓内又看到了老鼠,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着粮食,长得肥头大耳,生活得安安稳稳,根本不必担惊受怕。两相比较,李斯感慨顿生:“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能耐就要能做官仓之鼠!

于是,李斯立志要成为“官仓鼠”,他辞去小吏一职,前往齐国向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求学。荀子虽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但他对儒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造,少了些传统儒学的“仁政”主张,多了些“法治”的思想,这很适合李斯的胃口。李斯十分勤奋,与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即怎样治理国家、怎样当官的学问。学成之后,他便向荀子辞别,准备前往秦国。

荀子问及缘由,李斯回答:“人生在世,贫贱乃最大耻辱,穷困为最大悲哀,若想令人高看,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齐王昏庸暗弱,楚国无所作为,只有秦王龙盘虎踞、雄心勃勃,准备伺机并齐灭楚,一统天下,因此,秦国才是成就事业的好地方。如果留身齐、楚之地,不久即成亡国之民,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李斯来到秦国,投入极受太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