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读懂自己比读懂别人更重要> 空想误身,实干是途

空想误身,实干是途(1 / 3)

谁在那里浮想联翩?谁在那里游乐无度?你无所事事地度过地今天,就等于放弃了明天,懒汉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没有机遇是失败者不能成功的借口。

理想不是想象,成功最害怕空想。要想成就人生,就必须干将起来。躺在地上等机遇永远不会成功,因为机遇早已从头顶飘过。那些成功者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综观他们的生平处世,不仅积累了具体事情亲身入局的办法,更体验到了天下大事需积极出面入局的意义。

相反,我们之中的很多人想法颇多,但大多就只是空想,结果反而一事无成。这种弱点经常在喜欢冒险的人身上发现,这些冒险者发达起来时,简直就像希腊点石成金的米达斯,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他们自己和别人都相信他们会一直飞黄腾达下去。而问题却往往出在当他们垮下去的时候。

这些人的基本问题是,目标太分散以致无法集中目标。

这个世界总是为那些有目标的人准备着路径的。如果一个人有目标、有对象,晓得他自己是向着何处前进,那么,他就比那些游荡不定、不知所从的人来得更有成就。没有对象,就不能有迅速的进步。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往何处去,你便不会达到什么目的。”

想法太多,或者要想实现的目标太多,跟没有想法、没有目标其实是一样有害的。

在遭遇挫败的一段时间,过去的一切似乎总是挥之不去,我们仿佛被钉死在上面了。我们会一直思考,又不时做一些修正。似乎在我们有行动能力之前,必须先回顾过去并且了解它的意义。所有的人都注定要成为自己一生的历史学家。

遭遇重大的挫折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对自己诚实。除非我们解答出何以失败的问题,否则就无法把失败变成成功之母。

只有用分析家冷静的眼光,而不是情绪化的埋怨责备,才能把我们从失败的性格之中解放出来。失败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即使最棒的人也在所难免,能够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才是了不起的事。

聪明的人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记起自己在性格上的失败教训——例如堕入空想。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空幻想、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处世的成功,和他主张的做事必须躬亲实践有关。关于这一点,清末的蔡冠洛说:曾国藩以前任两江总督时,讨论研究的文书,条理清楚严密。没有不是亲手制定的章程,没有不是亲自圈点的文书。他回去任两江总督时,感激皇上恩情高厚,仍然令其坐镇东南,他自己说如稍有怠惰安逸,则内心会负疚很深。他利用工作之余接见各方面的客人,见到后必定要访问周详,殷勤训导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