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延明纪略> 第二十章 定例

第二十章 定例(1 / 3)

曾经有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本着这位人类史上巨人的教诲,杨渊围绕着洋县周围的几个村子做过一个调查,一共耗时两个多月。

调查成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亩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分为大亩小亩,即便是在一个村子内,仍然有这种度量衡混乱的情况出现。

第二,四分之一的农户名下连一亩地都没有,而名下土地不到十亩的农民占到了全部农户比例的四分之三。

农村的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并不是文学化的描述,而是今日汉中的事实。

而自己开出的价钱,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是个很难拒绝的价码。

至少看起来如此。

“定例是一两四钱,每个月初一、十五各关饷一次,每次发银银四钱。”杨渊接着说道,引动下面的各房房主一片议论。

每个月发两次饷,每次四钱,这一共就是一个月八钱银子,跟前面的那个一两四钱差着数呢。

“到了年底,腊月二十三,再发四两八钱。”杨渊看着下面人解释道:“这也是为了风化,免得乡党们平日里把钱都花没了,到了年底没有用度。”

这个解释让下面的人暂时平静了一会,杨渊对这些人的数学水平感到遗憾,因为他们居然没有意识到来这加在一起只有一两二钱的月饷。

“还积有二钱的月饷,乡兵一旦入役,就要服役三年,三年后即可解甲归田,一年十二个月,三年三十六个月,这就是七两二钱的安家银子,不过都是乡里乡亲,只要服役期满,还会再加八钱银子,凑为八两整。”杨渊直接给他们算了一笔明白账:“如此入我乡兵,三年便可赚得纹银五十一两二钱。”

这是一个不会有人拒绝的条件。

“明日在宗祠之外,我们会进行考核,不过我先把话说到前头,我们考核会很严格,由我亲自主持。通不过的,那就只能算了,大家也不必想着什么其他路子。”

杨渊看着周围各房的领袖:“另外再说一句,不要只为钱财动心,兵凶战危,即便是乡兵,也有可能会有不测。凡是家中独子或者父母年老的,我绝不会录用。”

说完这些,杨渊重新向着四周行礼,又退回了杨世禄身后。

“练这五百乡兵,一年就是两万五千两,这还不算其他的开支。”杨世禄坐在太师椅上:“我之所以拿出这笔钱来,不求别的,只求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当今圣上。为了祖宗、为了大明,杨某人肝脑涂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