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延明纪略> 第三十七章 虎心

第三十七章 虎心(1 / 3)

“陈先生,你知道我为何要让他们捐资么?”

詹时雨拿着一封信件坐在后衙之中,旁边站着他的幕友。

陈师爷看了他一眼小心地回道:“在下愚见,县尊恐怕是准备按照当年卢九台的路子,编练乡兵,如今四方乱起,边材比什么来的重要。”

后金崛起于辽东,义军布武于四方。这对许多官僚来说是一件坏事,比如倒霉的凤阳巡抚汤一鹏,陕西巡抚练国事。平日里稳稳当当的官,一旦出事,崇祯皇帝可不会跟你讲什么体面,该进诏狱进诏狱,该一刀了账就一到了账。

但对于那些有军事才能的官僚来说,这就是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杨嗣昌,被陛下认为有边材,四年从兵备道而至山海巡抚,去年升任宣大总督,不过也就是七年功夫。”

“卢象升,同样是被朝中认为有边材,从知府到郧阳巡抚,也不过是五年时光。”

“洪承畴,二年以督粮道剿灭流寇建功,三年升任延绥巡抚,四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不过三年,由道台而至总督。这三人比较起来,卢象升算是升官慢的了。”

陈师爷举了几个官场之上人尽皆知的例子。杨嗣昌写书得了崇祯皇帝的赏识,虽然没有真的打过仗。洪承畴、卢象升却是用血淋漓的军功爬起来的帅臣。

“卢象升是东林,朝中却有人不愿意用东林。”詹时雨说了点他自己的分析:“虽然阉党是垮了,但是东林也没有得势,自从陛下御极以来,东林之中出过几个阁老?”

陈师爷分析着詹时雨话里的意味,这进士出身的文官,说话总愿意云山雾罩,让人去猜他心里的意思,猜来猜去,一点意思也没有。

“杨家,也是东林。”

陈师爷想了半天,吐出这句话来。现在詹时雨已经是磨刀霍霍对准杨家了,既然詹时雨说东林没有得势,陈师爷也就只好敲着边鼓,为他继续壮胆。

“杨家是东林,也不是东林。”

詹时雨又说了一句,算是把师爷彻底绕进去了。

“当年的礼部侍郎已经是冢中枯骨了。”詹时雨对陈师爷说道:“杨家跟王阁部是姻亲,这才是他家真正的大树。”

王应熊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所以称之为阁部。

“王应熊已经去职了。”

“去职了也是阁部。”詹时雨跟自家师爷交了个底也算是统一思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兵凶战危,上了战场,一切都是五五之数,成败变易就在转瞬之间,这边材不要也罢。”

陈师爷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