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延明纪略> 第十八章 野议

第十八章 野议(1 / 3)

教谕跟典吏一样,都属于不入流的小官,但是同典吏不同,充任教谕的人一般都有功名在身,往往都是举人。

举人出来做官,虽然比不上进士,至少也算是一条通途。

当年的海瑞海刚峰就是由举人出任教谕,而后出任县令从此而走上官路。

“原来是宋先生。”

杨渊脸上正色:“敢问先生用纸可是为了筹备手稿之用?”

平静一下自己的心绪,杨渊接着正色问道,天下这么大,同名同姓之人这么多,谁知道这位宋应星是不是那个《天工开物》的那位呢?

毕竟自己手底下已经有个东王了。

这下倒轮到宋应星皱眉头了。

怎么,眼前这位还是个书商?

“尊驾是……”

“哦,在下在籍尚宝司司丞杨世禄之子,杨渊,先生唤我潜之便好。”

“原来是杨公子,倒也不算是著述,前几日流寇围城,攻打甚急,心中或有所感于是准备下笔写一篇文章,家中纸尽,所以出来采买。”

杨渊异常热络,毕竟这位宋先生是自己跨越时空的偶像。

这可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啊。

上下五千年,只有一个宋应星。

“文章么?却不知道宋公准备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杨渊看着宋应星,作为宋应星的铁杆粉丝,杨渊估计这位可能正在筹备那篇《野议》。

“宋某与令长曹先生在衙中闲坐,感慨时局艰难,遂成此文。”

“孟东野云,物不得其平则鸣,宋公此心却似古人。”杨渊笑着问道:“只是不知道宋公准备写些什么。”

“昨夜拟稿,洋洋洒洒甚于万言。”宋应星脸上闪过一丝得色:“议世运、议进身、议民财、议士气、议屯田,如此草草十二论,将家中旧纸耗费一空。”

杨渊点了点头:“宋公所言,可谓得其本来,不知可否有幸一睹?”

宋应星看了杨渊一眼:“杨公子,在下只是一个教谕。”

杨渊却是有些不明所以。

转念一想,终于明白宋应星为啥这么说了。

宋应星担心地是自己蓄意攀附他,意图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故意言明。

教谕作为县衙之中的不入流官员,地位有些尴尬。

首先就是教谕的核心权力被上级官员侵占的比较厉害,在明代的制度设定之中,教谕的主要权力是负责管理本县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