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诗与刀> 第二百零四章 无忧、江湖、剑痴、剑冢(4000)

第二百零四章 无忧、江湖、剑痴、剑冢(4000)(1 / 5)

进学,卫夫子台上讲,讲的是《大学》。

大学之道,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兴许是四书五经中最好学的一篇,甚至比《论语》都要好学,因为《大学》言简意赅,文字不长,说得辩证道理与逻辑关系也相对比较简单。

但是《大学》又是经义比较容易考的,因为越是言简意赅的东西,个人发散的空间也就越大,阐述的方式也更多。

卫夫子所讲,就是告诉诸多学生,每一言每一句,从什么角度去发散是最不会出纰漏的,是最中规中矩的,也是最容易被考官选中的。某种意义来说,卫夫子是给了一个“正确答案”的方向。

徐杰倒也没有自信要自己去标新立异,所以听起来格外的认真,能不能标新立异,在于临场的发挥,但是“正确答案”是必须要了解的,临场发挥不出来,按照正确答案的方式来,也无不可。

经义并非徐杰所擅长的东西,策论才是徐杰最为擅长的,就如欧阳正当初评价徐杰的秀才考卷一样。经义算一般,策论是极佳。

但是经义是敲门砖,经义与策论相比,秀才举人考试中,经义比重兴许更大一些。进士考试中,可以另当别论。真正策论比经义明显更重要的时候,应该就是殿试了,所谓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主考的时候,分状元、榜眼、探花,也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与同进士出身。那个时候,皇帝必然是以问策为主,经义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许多。

所谓三甲,一甲者,状元榜眼探花,一甲才是进士及第。二甲者,为进士出身。三甲者,为同进士出身。

所以说,老奶奶常常念叨的进士及第,其实也是老奶奶不懂这些,进士及第了,就是前三名了,就算状元榜眼探花了。进士及第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若是徐杰自己想来,有个三甲同进士出身,那就足够足够了,算是个进士门第或者进士第,算不得进士及第。第,就是次第的意思,就是顺序或者等级。及,有“达到”或者“至”的意思。

粱伯庸并不来上学,而是又开始收拾家当回京城里去。

所以这郡学之中,徐杰虽然有相熟之人,却也有些孤单。也并非徐杰不愿意再多交朋友,只是旁人对徐杰多少都有些尊敬之意,尊敬之下,便也不可能再走得近了。

稍显孤独的徐杰,兴许也是一件好事,读书、练琴、习武、下棋,日子无忧无虑。

只是有一件事情让徐杰没有想到,何霁月走了,离开了大江城。何霁月也去江湖了,寻那先天之机,破那任督壁障。

何霁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