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八十二章 鱼鳞塘

第二百八十二章 鱼鳞塘(1 / 8)

有人哭,就有人笑。

张夏这几天让鞭炮声炸得心烦意乱,治理钱塘江工程浩大,一南一北两边江堤长达两百多里路。从南边的鸣鹤盐场开始,到暴风镇到萧山、杭州,这都是次要的,南边一直以来受的灾害不大,关健是北边,从青暾盐场就要治(在南汇西南,但南汇与川沙此时全在大海里),一直到金山、宁海(浦东机场南几十里处,海盐南十几里处,后来全部变成钱塘江湾)、岩门山、赭山(后来在南岸萧山,但此时在北岸盐官)。

牵连四州,直接的县达到近十个,朝廷给的钱又不多,张夏迫于无奈,知道钱氏笼石法很好,但不敢采纳全线的石塘法,继续混合使用柴塘、草塘与土塘。

这样做风险很大的,必须每一寸堤岸经过细细考察,什么地方当用石塘,什么地方可以节约成本,使用草塘与土塘,都要经过反复的考察推敲。

唯一朝廷给他的便利条件就是一个旱队,北宋在军队中设置了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叫捍江兵,专门用来治理钱塘江海塘。

军队有两个好处,一是专业部队,技术水平高,可以做到一当五,二是朝廷出费用,不向百姓征多少税,也仅向百姓征少量的力役,百姓无横赋之压。

但有许多地方还是让他担心,比如杭州城方向。

杭州城就在钱塘江不远的地方。一旦这里的江堤被冲垮,他可不相信什么天象,若遇到天气恶劣之时,就是修了石塘,也未必管用,照样垮,一旦垮掉,自己后果不堪设想。

自己死了,子孙都会悲催。谁叫自己没有后台。

偏偏这时候举州在准备欢迎那个新知州。

这是修堤·非是筑圩。

只要有足够的力量,都能将太湖圈起来。可海潮有多危险。

张夏的想法很偏ji,真将太湖圈起来,少了这个大蓄水池·非得出大事。

但是张夏暗中在替郑朗捏着一把汗。

太平州是一场奇迹,不得不承认事实。

但太平州是江南一个小州,仅三县人口,若不是圈圩只有三万户多一点儿,不足三万一千户,有背景的人家不多,当初郑朗前去·百姓除了好奇,也没有抱多少希望。这是杭州!一切恰好颠倒过来。

对此张夏很是熟悉,因为他本来就是萧山人氏。

也没有看衰,毕竟郑朗在太平州所做的事情已经能称为奇迹。

这一行以他的本事,不会太难,也不会太易。并且民意如此,作为一个大臣,最理智的做法是要主动回避·一是为了避讳,你不是做知州知府,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