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零一章 宫变(上)

六百零一章 宫变(上)(1 / 4)

。七天,并没有用十天。持继两个多月的贝州叛乱雪融一样,平灭了。时间快,而且打得很轻松,消息传到京城,赵祯欣喜过望,没有奖励将士,要等郑朗的记功奏折到京城,才能奖励。但赵祯在高兴之下,于皇宫大宴群臣。

大臣陆续到齐,战胜叛军,没有人不高兴的。贝州乃是国家核心地区,再加上宗教的阴影,对国家危害太大了。

当诸臣落坐时,忽然诸臣眼睛一起盯着陈执中。

郑朗为首相是早晚的事,贝州建功,枢密使有夏竦与王贻永,不可能再塞一个郑朗进去。郑朗必去东府,也不可能为参知政事,出使契丹之功,平灭贝州之功,倒退回到前几年,担任参知政事可能吗?

剩下的只有一个位置。

陈执中无过不能黜退,那么还会成为去年之举,只不过将夏竦换成郑朗,另外因为高若讷与夏竦不和,重新让高若讷为御史中丞,这对夏竦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两个首相,谁人为首?

赵祯也注意到大家的举动,装作不知,举起杯说道:“诸卿,妖贼既平,卿等当痛饮此杯。”

宴散,迁为翰林学士的张方平锁厅时献上奏,直指宋朝另一弊端,冗官。

说得很具体,景佑时臣勾当三班院,在院使臣四千余人,今六千五百余员。学士院、两省以上官四十余人,今六十余人。臣任御史中丞。将本台班薄点算,景佑时京官不及两千人,今两千八百余人。臣判流内铨。职责在选人,不知数目,大约三员守一阙。略计万余人。十年之间,所增官数如此,若更五七年后,其将奈何!

史上赵祯狠下心来,淘汰一批弱小之兵,正是张方平数次进谏,才下的诏书。

但对张方平裁官之举,赵祯并没有同意。

论德操。张方平不算太好,但是一个很有本事与远见的大臣,所以才为郑朗看重。

又说入仕之门,贡院所放进士、明经外,近例率以举数编排别试,名恩泽人,每榜不下三百多人。两制两省每岁奏荫子弟。诸路转运司、提点刑狱、正郎及带职员外郎遇郊恩,子弟亦例得奏荫。武臣自诸司副使、军职大校以上,至於宫掖嫔御,内臣近职,每岁或遇郊恩。奏荫皆有常例。又文武官因职任或致仕、遗表及诸色特恩录用,又诸班殿侍、三司军大将、内外胥吏、牙校出职,如计会每岁入官之路,徼幸攀援,日生新例,不可胜数。陛下要乞令中书枢密院各具逐年诸色入仕名目,娶徼幸弊滥尤甚者,稍加裁损。三司、殿前司群牧司等处酬奖条例,亦乞重行详定。

范仲淹那种任用人才方法不妥当,可不能再恢复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