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七十八节 决战

第五百七十八节 决战(1 / 4)

苏军的进军比想象中快,因为高尔察克步步为营,坚壁清野的战术没有想象中成功,苏军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不指望靠着3万辆卡车就能保证200万大军的行军,想要以最快速度灭掉扎在苏俄腹背的俄罗斯帝国,他们就必须在中国人做好介入准备之前彻底消灭沙皇政权,然后做好准备迎接中国的进攻。

那么他们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保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畅通,3万辆卡车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弹药消耗,但要保证后勤补给的充足,甚至运输人员,那就必须依靠铁路了。

因此一方想要在撤退的时候破坏铁路,一方就要尽一切可能保住铁路,高尔察克集团一边撤退,一边准备炸毁铁路桥梁,而苏俄前锋紧追不舍,不顾伤亡的要咬住高尔察克后撤之兵,出动了大量骑兵不断的冲锋,让对方来不及破坏铁路桥。

用这种战术,苏俄保住了八成以上的铁路桥梁,然后修复剩余的铁路桥,极大的保证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

在这种情况下,1月他们就打到了鄂木斯克,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十万人级别的大战之后,邓尼金大军再次撤退,而且是付出了一万人的损失之后撤退,显然越是逼近西伯利亚腹地,俄罗斯帝国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因为苏俄没有按照他们的计划来,让他们不得不消耗兵力进行了一场不愿意提前开打的战争。

不过这场战斗也不是毫无意义,起码消灭了3万多苏俄军队,而且迟滞了苏军半个月,直到1月中旬,苏军才再次从鄂木斯克出发。

此时高尔察克集团已经退无可退,因为他们计划中的预设阵地正是在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之间,而苏俄已经攻占了鄂木斯克,他们的战略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了。

鄂木斯克这个城市,本身没有太多的自然资源,目前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位于北部沼泽地带的泥煤,南洋地区的溶淋土壤需要大量增加腐殖质增肥改良,因此这不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

但是因为历史原因,鄂木斯克形成城市比较早。地形又比较平坦,当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之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交通枢纽,从俄罗斯西方到达东方的火车,都要在这里进行调度。于是在这里形成了一定的机械修理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

苏俄占领鄂木斯克之后,之所以在时间紧迫到要在冰天雪地中发动攻击的程度,却仍然在这里停留了半个月时间,就是打算利用这里的基础设施和维修设备,保持铁路的畅通。然后调集足够的物资,显然他们也明白越是靠近伊尔库茨克,面临决战的日期也就越近,他们也就得更审慎的准备。

五年工业计划的威力此时非常明显的显现出来,来自哈尔科夫机车厂和莫斯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