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历史名人在都市> 第四一七章 诸葛亮内阁-下

第四一七章 诸葛亮内阁-下(1 / 4)

组阁,是一个诸葛亮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如果将高层的人事权下放到自己手中,只保留军权和监察权的话,皇帝们的权威其实就已经出现了裂缝。

自古以来,负责日常政务的宰相们都必须受到言官们的监督。这种监察权是从来都不能放弃的。军权的重要性更是不必多说。道理可以随便讲,但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动拳头的。

然而监察权和军权的掌握都是通过人事权来实现的。如果不向军队和言官队伍当中安插自己的人,皇帝又如何实现真正的掌握这两种权力呢?难道依靠事必亲躬吗?

事必亲恭的结果是什么?坐在贵宾席上的赵祯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全世界的人类,古代中国的皇帝如果一定要事必躬亲,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像他一样批奏折累的晕厥不醒,险些在登基之后就驾鹤西去。

所以说一切权力的本质,都是人事任命问题。这问题延续到锦绣国那个时代的表现就是,组织部和人事部门的领导们一般都牛逼哄哄的。在苍蝇老虎还没有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在过节的时候收到的礼物最多。

但是站在诸葛亮面前的皇帝似乎不太乐意掌握相关的人事权。诸葛亮是不太相信已经筹谋很久的沈宇是把这件事情忘掉的那种人。

于是他只好开口问道:“这组阁之后的人事任命问题,是由内各负责,还是……”

“交由议会负责。”

果然是没有交到自己的手中。也就是说即便是拥有组阁权的首相,也只能从众人之中挑选阁僚,而不可能掌握副部级以下的人事任命权。这一点是典型的模仿西方政治体制。而如果是严格仿照宋代宰相的话,那是有权堂除官员的。在人事任免方面,也掌握着中层官员的升迁贬谪的权限。

看来这大越国的政治体制,果然是七拼八凑各取精华组成的。

政治体制上的杂种优势,倒是不断地从历史上出现过,但是也有更多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件。

而且,沈宇交托人事权的地方也真的够奇葩,竟然是他刚刚确定的议会。那么在他敲定成立议会之前,是是咋么安排的呢?难道说直接按照圣旨除拜高级官员,亦或者连中低层官员都不放过?

虽然中国的历史是个专治色彩不断加强的历史。但是在清朝以前的大多数朝代之中,皇权都被很好地限制起来。其实并不像电视剧中所说的那样,皇帝金口一开,那就是圣旨。有很多部门都拥有封还诏书的职权。这在整体是是为了防止昏君误国。虽然在整个历史潮流当中,这一职能没有很好地完成他的历史任务,但主要是因为掌握这一权利的士大夫阶层内部出了问题所导致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