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宰执大宋> 第二七七章 应试诗

第二七七章 应试诗(1 / 5)

这帖经和墨义是客观题了,不需要动什么脑子,照本宣科即可,做起来还是很快的。这种客观题会就是会,不会便是不会,不用浪费太多时间思考,因为思考了也没用。

做完了帖经题和墨义题,剩下的便是此次考试的大头了,也就是那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共计八道题。

这才是这次考试的重点评判对象。

一般来说,这其中又以诗赋论是真正的重点,至于策论五道,呃,一帮子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妄论国政,大部分都是只能贻笑大方尔。

但对于这主观题,主考官和阅卷官的裁量权很大,万一有阅卷官非要要以策论为主,也无话可说,因此不好好写这策论的,可就就要出问题了,所以这策论也马虎不得。

当然,对钟浩来说,用不用心写,写出来的都差不多。毕竟水平摆在那,就那么点古文功底,想些太好了,也不可能。

钟浩做完帖经和墨义题后,感觉有些饿了,主要是早上就吃了几块点心,不抗饿,于是便停下笔来,先吃点东西。顺便构思一下接下来要写的“论”的遣词造句。

所谓“论”,就是考官给出一段经典,你来阐发一番议论,当然需要用文言,而且要文章流畅、言之有物才算比较好,其实就是写一篇文言文的议论文。当然,这个言之有物评判起来因为见仁见智,不好评价高低,因此在阅卷过程中,不太受重视,只消观点别太偏激就好。

钟浩觉得这篇议论文相对来说不算太难,因此决定先做这个“论”!

以前在松林书院就学时,其实钟浩也曾做过不少次。袁执事布置的每旬的课业其实就是照着科考的标准布置的。?

好文章都是需要费上时间、穷心尽力推敲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也许那些惊才艳艳的大才子,可以下笔生花,随手写就一篇佳作,但是钟浩是万万做不到。

所以钟浩边吃东西边想这“论”应该如何写。

当然,以钟浩的水平也就能写个类似白话的文言文,其实推敲雕琢的用处也不大。自己肚子里就那些货,再推敲雕琢也没用,它还是那么一篇普通的接近白话的文言议论文。

钟浩填饱了五脏庙,便开始做这文言议论文。

钟浩倒也有自知之明,以他的古文功底,想要妙笔生花,自然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也就终归终于的写了一篇接近白话的文言文论文。

若是在以前钟浩看着自己这接近白话的文章怕是又要脸红了,但是现在钟浩却觉得自己写得还是不错的,起码做到了言之有物,虽然写得白了一些,但那样反而更加易懂嘛。听了欧阳修的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