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宰执大宋> 第二九九章 官家阅卷

第二九九章 官家阅卷(1 / 5)

官家要看看这份试卷,底下的几位副主考官却都紧盯着官家的表情,看他对这篇文章的反应。

按规定来说,这殿试的试卷依旧需要弥封和誊抄,但是若是官家一时兴起,现场批阅几份试卷的话,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一般情况下,这官家批阅的卷子,无论是成绩好坏,都其他阅卷官们都需要遵从官家的意见。

毕竟今日官家是这殿试的主考官,他不管怎么做,基本上都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官家若是看了这份卷子,却不直接用朱笔写上评语的话。就需要这些作为阅卷官副主考官给这份卷子评出成绩!

这显然就有些考验几位副主考官了。显然官家看过的这份试卷,这些副主考官在评判这份卷子,需要符合官家的期许才行,不然自是会让官家不喜。

所以几个副主考都紧紧盯着官家,以便从他的表情和动作中,得出到时判卷的依据。

官家对这份卷的印象好坏,直接影响这份卷子的成绩。

坐在下边考场上的钟浩,见官家看自己的卷子,也是很紧张的盯着他看。虽然他觉得就算考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以他的水平来说,也算是撞了大运了。

但是若是能有可能的情况下,谁不愿意有个更好的成绩呢?!

………………

官家赵祯拿过钟浩的那份试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应试诗和随后的应试赋。

赵祯粗略的一读这诗赋,便是连连摇头,钟浩的这诗赋在他看来,确实做得很是粗疏不堪。

赵祯心中不禁暗道:这小子那《水调歌头》、《青玉案》、《定风波》、《满江红》等词作,可是首首都是经典啊,首首都是能流芳百世的词作啊!其作词上有如此厉害的功力,诗赋应该也不可能太差啊。这作诗赋和填词本来就都是触类旁通、殊途同归的东西,以钟浩的水平,怎么也不能把这诗赋写得如此之差啊?!

而且这钟浩还曾做过那《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启蒙韵书,定然是对这诗赋韵律很是擅长的,不然也不可能做出这样朗朗上口的启蒙韵书。那他更不应该做得诗赋如此粗疏不堪啊!

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讲,这钟浩怎么做得这殿试应试诗赋都不应该会如此差劲啊?

不过赵祯转念一想,似乎便有些明白什么原因了。

赵祯估计这问题可能还是出在这应试诗赋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上!

以前他也曾见过很多惊才艳艳、诗词精绝的考生,做出的应试诗赋也是很是平平无奇。当然,以前他看过的那些考生的诗赋要比钟浩的这份试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