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二十四监> 第489章 义务教育

第489章 义务教育(1 / 3)

“皇上,草民想给皇上效力,就算是做一个会赚钱的官员,草民也是心甘情愿,请皇上给草民机会,”一听这样就给放回家了,黄尊素立刻不情愿起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现在的皇上正是有道,政治清明之时,他理所应当的应该出来作官,而不是象政治昏暗时那样的隐退藏身。这个时候他当然不想一走了之了。

“黄爱卿,朕知道你是真心帮朕,但朕真的不知道你能干什么?先生是一位大儒,真持筹握算,一心搞经济,朕也是于心不忍。”这倒是真心话,想想让一位大儒放下身段一心的搞经济建设,的确有点乱搞的意思。

“皇上休要再寒碜草民,草民这段时间早已对皇上废除辽饷、免农税感动不已了,这种情怀与做派,才真正是为国为民,于皇上一比,过那种矜持,太显的矫揉造作,天天的喊着为民请命,其实任何实事都没有做到,草民惭愧”黄尊素的确是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文人,气节当然也高,在东林党里也素有才智,但思前想后,除了搞党争出了大力之外,实事做的真是太少了,而相比一直不甚看得起眼前的这位木匠,人家是持筹握算的一头扎进了钱眼里,庸俗的与民争利,不断的做着生意,但目的何在?免农税,给全国修路、各地有灾,大把的银子撒了过、、、、、、这样的情怀、行为,那才叫做高尚。可比把这两个字放在嘴里要强得多了。

“让朕想想,”看着黄尊素这积极性的确可以,朱由校倒不好拒绝了。但想想黄尊素这样的人能做什么?给他个县官当当?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当官的需要头脑,黄尊素脑子是够,但并一定能当一个好的县官,他没有官场的圆滑,也不是那块料,朱由校不由的主观臆测着。文艺?文还行,艺就有点欠了。光是高雅和低俗估计就能损失一大块。教育?对。全民教育这时候有点晚,但从孩子抓起的教育,这个时候已经可以进行了。凭着黄尊素的学问,弄个教育部。还是可以的。这里的教育部又不是搞成一个营利单位。来个搞产业的。而是实打实的教书育人的组织单位。

如今自己不缺钱,大明本身也不缺钱,这百年树人的教育了应该抓起来了。首先绝对不能把教育搞成产业化。玩什么产业也不应该把国家创造栋梁,民族的希望当作牺牲品,这是低线教育是神圣不可侵犯,为提高全国孩子们的素质,给他们一个天生的受教育的权利,这肯定是利国利民的。

产业化?朱由校听了这个词就浑身的冒冷汗,拿着这种振兴中华的事业、孩子最基本的受教育权来搞产业?什么是产业,就是能赚钱,赚谁的钱?当然是老百姓的钱,孩子家长的钱,慢慢的让贫困户上不起学,只能退回到土地上接着种地,或者就是学份手艺打工,教育也就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而其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