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朝第一国师> 第170章 奉旨办事

第170章 奉旨办事(1 / 3)

翰林院,这个大明最高学术机构,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清贵’二字。

身份尊贵,不须赘言,这里可是大学士的摇篮,除了给皇帝当儿子,天下间就没有比翰林更牛的潜力股了。

同时,翰林院的工作也很清闲,一盏清茗香四溢,万卷经史看不完,这就是翰林学士们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后世的一张报纸一壶茶,混吃混喝等下班,依稀有些神似。

当然,朝廷不是养闲人的地方,能享受被供起来当菩萨拜的待遇者,无非皇帝一人而已,翰林们终究是打工的,不可能一直这么悠闲。

其实翰林老爷们也不愿意一直闲着,在朝堂上闲着,存在感就会减弱,翰林们都琢磨着养望入阁呢,一直闲着可不是长久之计。只不过,那些寻常的琐碎小事,翰林老爷们自然不能屈尊降纡,只有可以在天下人,或者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朝政虽繁,可真正能符合这个标准的却不多,经筵和科举,正是寥寥不多的出彩之事中,唯二能引起翰林们关注和热情的重要项目。

经筵,就是翰林学士们给皇帝讲经史,那是一个盛大的典礼,皇帝、百官,乃至勋贵,只有身份足够高贵,才能参加的一场盛宴!对主讲者来说,不但有利于增强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印象,而且还能在一群大人物面前刷存在感,是无比荣耀的一件事。

而科举就更厉害了。考官和考生之间,那是有师生的名分在的!一次三百多进士学生,这种好事哪儿找去?

尽管不是所有进士都能成大器,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仅仅因为一个师生名分。就死心塌地的甘附骥尾。但有了这名分在,这些人就算不是助力,至少也不会成为阻力,对于声望更是极大的提升,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不过,今年,情况却有了些变化。

迎接两位新科考官的,不再是艳羡和嫉妒。而是同情和怜悯,甚至夹杂了不少幸灾乐祸的情绪,连张璧和蔡昂自己,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时不时的还会对视一眼,齐声哀叹。

“流年不利啊,居然摊上了这等差事,此番却是如何是好?”

“旁人或许很是为难,但对衡仲你来说。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刘道长若真能金榜题名,不是比白鹿、白兔什么的更祥瑞么?衡仲你只需仿前例,再献篇《瑞寿赋》献上,必能使得龙颜大悦。”

“唉。都什么时候了,崇象兄你还有心思拿小弟打趣。你难道不知道?外面已经吵得沸沸扬扬了,士子们群情汹汹。一个不好,大祸就在眼前呀!”

先说话的是侍读学士蔡昂,他是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