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朝第一国师> 第176章 中与不中

第176章 中与不中(1 / 5)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一月里闹新春,二月的大场面无疑就是三年一度的会试。

街头巷尾,不时就会见到一群小儿拍着手,笑闹而过,口中齐声朗诵着前朝真宗皇帝的那首劝学诗,清脆爽朗的童音,冲淡了大考的紧张气氛,带来了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在往年,大人们会欣慰的看着听着,哪怕家境不足以供养一个读书人,孩子有心向学总是好的,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机缘呢?到时候,哪怕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啊。

家境丰裕些的,更是浮想联翩,幻想着十几二十年后,自家小儿长大成人,也到崇文门的贡院去走上一遭。如果能拥有骑马披红,招摇过市的荣幸就更好了。

不过,对更多的人来说,值得重视的还是眼前的利益,从各地汇聚而来的举子们足有四千多,每个人或多或少还会带些伴当随从,这一下就是数万人涌入了京城。

对这个时代的京城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吃喝住行的问题都要解决,京城的物价相应的水涨船高,客栈自不用说,连酒楼茶坊。青楼妓寨的生意都比平时要好上数倍。

来京城赴考的,都是举子,这些人已经跻身于官僚阶层,算是成功人士了,hua起钱来,自然也是相对阔绰,给京城百姓带来了相当的实惠。

能励后辈之志。让生意多赚钱,还有热闹可看,会试具备了多项吸引人气的指标。会有这般盛况也不足为奇。

没到这个时候,老北京们都会一脸自豪的说:看,这就是天子脚下。这就是北京城!

不过,什么事都有例外,嘉靖十四年的这次会试就有点不一样,虽然人气尤胜往昔,但人们关注的重点却不在那些举子们身上。除了孩子们依然无忧无虑之外,其他人再顾不上自豪或欣慰,而是兴致勃勃的相互交流、争论着。

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会不会中?

甭管是寻亲访友,还是路边搭讪,见了面也不寒暄。没头没脑就是一句:“会不会中?”

问的没头没脑,听者却是会意,当即回答一个字或两个字,语气都是斩钉截铁,随后的道理也是滔滔不绝。

若是有人被一下问得瞠目结舌了。不用说,肯定是清晨刚进城的乡巴佬,人们会用鄙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