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唐小农民> 第8章 新农具显威(一)

第8章 新农具显威(一)(1 / 3)

转眼间已经是贞观二年8月初了,徐凡来到唐朝已经一个月了,刚刚建好自己的家又要忙着开荒。先是一把火烧了荒地上的枯树杂草,满满的一地草木灰,相当于上了一边草木灰肥,徐凡又将自己建院子挖出的塘泥和在自己地里的几个水塘挖出的塘泥混合着收集来的“夜香”撒了一地。然后就是翻地了,可是看着庄户们用的农具,徐凡一阵无语。最基本的就是锄头,还有那架犁,笨重的得用两头牛拉,而且木制的犁头吃土还浅,幸亏还有徐凡“发明”的铁锹,翻地还算深,可是这样的话,到秋收完都不一定能整完,看的徐凡一阵白眼。

“李大爷,咱们以前种地都是用这些农具吗?就没有一些能快点的,比如铁制的犁头?”徐凡看着地里开荒的庄户,有些不满意进度,皱眉问向李老汉。自从建好院子后,徐凡就将李老汉一家接到自己的府里,让李老汉做了管家,别人他也不信任不是。

“呵呵,小凡这是嫌慢了?有了你做的铁锹,咱们这还算快的了,以前都是直接用锄头和犁翻地,速度慢不说吃土浅,至于你说的铁制犁头,那些只有一些大户人家使用,咱们这边见得少,不过据说除了结实些,也没有多好用。”李老汉笑呵呵的说道。

徐凡想了想,古代的犁好像都是挺笨重的,唐代后期倒是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但是相比后世徐凡见过的还是笨重,后世在解放后,曾有过改良犁,好像叫解放犁,据说推广了上万部。

“李大爷,让他们在这儿先干着,咱们先回府,我想起来一点事情”想到解放犁,徐凡呆不住了,拉上李老汉就匆匆回去。

回到府里以后,徐凡一头就扎进书房里,从床底下翻出手机,找到关于解放犁的资料图片。建完房子后,徐凡将剩下的3200两金银交给管家李老汉登记入账,把自己的旅行箱就搬到了书房的卧室里。

1955年新中国先是推广使用湖北生产的孝感犁,工效高、肯倒坯,较耐用,适用沙田、旱土、平面浅地,一般可提高工效30%;但笨重、犁嘴宽、奶壁短、拖底深、犁田不平,不便搬运,后停止使用。1965年推广使用55型改良犁(俗称解放犁),山西的遥公社两年就推广使用400部,使用的生产队占总队数88%,当年仅山西省两年间就推广使用超过5万部,其特点是设计合理,操作轻便,效率超高,不易损坏,适应性广,特别适合犁草籽田,深受农户欢迎。

顺带着徐凡又找出几种后世未进入机械化耕作前较为先进的农用工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