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官路法则> 第三百一十章 开始进入工作轨道

第三百一十章 开始进入工作轨道(1 / 5)

回忆了一下东部新区的工作发展,高建彬发现他到了应该走第二步棋的时候了,殚精竭虑总算是第一步棋没有走错,局面发展的比他预想的要好的多,第一步无非就是让东部新区的老百姓看到一个新的政府出现,与原来的印象区分开来,取得了群众初步的信任,那第二步棋就是组合拳打出去了。开始的时候是需要广开言路,让群众相信政府是守信用重承诺的,通过宣传手段树立起新政府新形象,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当然要想在短时间之内就磨灭原来的影响,那不是轻易的事情,听到了不如看到来的实际一些,所以这步组合拳打的就是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东部新区的变化,这就需要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农村有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模式的实施,这与他们是息息相关的,东部新区还有庞大的城市人口,几乎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这接近四十万人口对于他来说同样的重要。

高建彬点上烟泡上茶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思索着,他倒是不着急回海州,他需要一个完全清醒的的头脑分析整个工作的推进,主要是思路要清晰安排要合理,不做好准备工作就返回去,抓起来还是一团乱麻。上次周国林和陈锡坤到了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陈锡坤与企业的高层们进行了座谈,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都与高建彬的看法一致,由于刚开始的时候投鼠忌器,高建彬没有敢轻易的驱动开发区的步调,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他可是不了解什么情况,冒冒然卷到里面去对他的工作开展非常的不利。良河镇的事件就是一根撬杆,现在高建彬是要开始经济工作的时候了。他虽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任,但是一次也没有去过这个单位,说起来也算是一个怪事情了。他不是不想去掌控这个百亿开发区,只不过没有杀手锏,对于那里的工作思路不是很周详,所以去还不如不去,他需要一个契机,人总是要寻找合适的机会才能够下手,要不然那些领导干部们说不定就看轻了他,这是很大的忌讳。

开发区如何与国际接轨这个事情他想了好久,海州虽然是南江省第四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非常迅猛,但是终究是与京都沪市这类的一线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存在。来到京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找到一个机会,扭转东部新区的企业目前的局面,打破那种固步自封的理念,陈锡坤打响了第一枪,那么接下来的表演就是应该他高建彬上场了。不过在京都他还真是有些棘手,没有什么可以借助的力量,这里对他来说人生地不熟的,要是找机会的话或许只有李盛华可以帮助他了。其实他藏了一步杀手棋没有下,因为他不想这个时候下出来,那就是他的情人凤雪依投资房地产的计划,借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购买力打开进驻东部新区的通道。但是他认为现在还不到时候,只有当大局成为定数,才能彰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