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官路法则> 第四百三十二章 背后的意

第四百三十二章 背后的意(1 / 5)

金国林最后一句话说的意思就很明白了,这是要趁着高建彬在东部新区的期间,把他的能力体现到最大。陈锡坤自己也知道,高建彬之所以现在还在南江省,是因为他们两个省委省政府的一把手压住没有放他走,现在放出去对他有点不负责任,到现在沪市的领导还在作动员工作,想要把高建彬挖走呢关键就是他目前的职位太低,只是个副厅级的区委领导,没有做过地级市的全盘领导工作,组织上也要为干部的将来打算,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他交流出去。

金国林的意思还包含着另一层,就是等到高建彬具备市级领导的经验以后再说,孤凤镇的工作目前也离不开他,那可是国家农业改革的大方向,是受到国家政务处理中心密切关注的头等大事。陈锡坤点头说道:“金书记说的很有道理,自从他早流星桥镇实行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模式开始,不论是海州市还是我们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们,都对他偏爱有加,他的道路的确是太过于平坦了,这样对他以后的进步是很不利的。”

金国林把手里的烟头摁死后,说道:“我们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不但要对南江省的人民群众负责,也要对我们省的领导干部们负责,建彬同志可以说是这些年来我看着成长的最年轻的领导干部,我准备明年就把他提成副市长,进常委,锻炼一下对大局的掌控能力。沪市的郑书记老是追着我不放。这段时间岭南省也在使劲的走动京都里的关系,我还是倾向于把他派到经济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岭南省任职,在那里他发展的前景会乐观得多。我们省委当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他既然有这样的资格担任市长或者是书记。要在这个方面多培养他。”

这句话说的就很到位了,一个省委的一把手,平时需要关注的都是副识别的领导同志,能够这样的为区县级的领导干部考虑,真是极为少见的例子,高建彬应该算是很特殊的了。

陈锡坤笑着说道:“建彬同志给我们南江省留下了最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类似的先进模式,这可是提升我省农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趁着这段时间多扶持类似的人才培养班,以便于和将来的全面推行作为衔接。海州市当然不需要过分的考虑,单纯是东部新区的带动就足够了,可我们省其他地方的推进速度。还是有点慢的让我想要发火,东部新区党校培训班的第一届学员都马上要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了,您看看别的地市,还在不温不火的观望着,就想要捡现成的便宜。拉关系走后门到省委省政府要分配名额,我看着他们就一肚子的气。”

金国林无奈的说道:“老陈你也不要太过于生气,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不是说我们南江省的动作慢的象蜗牛,而是建彬同志的思维转变的太快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模式刚刚见到成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