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七十九章 武关

第七十九章 武关(1 / 3)

关中之地,四塞之国。 东边的函谷关,西边的大散关,北边的萧关,南边的武关,护住了进入关中的道路。 关中没有彻底衰落前,诸侯争霸,谁占住了关中,谁就取得了霸业之地。 当年,秦国在吴起的压迫之,只剩下一隅之地,眼看就要亡国。关键时刻,魏文侯驾崩,即位的魏武侯,对继续打压秦人没有兴趣。 秦国在秦穆公之后,国力衰落,诸侯视为蛮夷,土地贫瘠。魏国想要争霸,继续与这样的对手纠缠,自然没有什么成就感。 魏国战略中心的东移,彻底改变了两国的国运。 “中国古代史上,吴起与孙武齐名,可以我看来,吴起的军事水平,应当还在孙武之上。” 站在武关城头,抚摸着冰冷的城墙,打量着这座雄伟的关城,蒙恬心里赞叹着,武关的地势同样险峻,只要守将得力,南边的防线无忧矣! 孙子云,天时、地利、人和为战胜的保证。古代大战,天时就不用说了,一场大风、突然的大雨,很可能就会增添许多变数。但是,天时的不利,将领可以规避,而地形的优势,有时候却是不得不面对。 在没有飞机的时代,一道关口横在当前,任前军万马,也无法越过。 秦国的这种地缘优势,在秦国弱小的时候,尚没有人能够充分认识到。 真正认识到秦国威胁的人,算起来,只有一个半。 其中一个,便是大名鼎鼎的吴起,另外半个,应该就是魏文侯了。 魏文侯意识到河西之地的屏障作用,向西攻打秦国,压缩秦国的生存空间,却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反而莫名其妙的去攻打中山国。 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一寸土地,反倒便宜了赵国。 魏文侯没能下基层,缺少对秦人的直观认识,可吴起早年仕途不顺,辗转多国,对各国民风民俗多有研究。 领兵河西的时候,与秦人大战小战几十回,对秦人的悍勇,吴起有最真切的体会。 秦人骨子里不缺武勇,只是他们文化的封闭,导致知识的匮乏,军事上远远落后于中原,加上将才缺乏,纪律不严,才不断的在吴起手下吃败仗。 魏武侯游西河的时候,吴起曾向魏武侯谏言,主张先倾力攻灭秦国,但魏武侯并没有采纳。 当吴起在魏国朝堂失势的时候,只能怀着无限悲哀的心情,回望他打下的西河之地,仿佛看到了秦人汹涌而来,魏人节节败退。 “战术上的失利,尚可补救;战略上的失败,无可挽救。” 蒙恬口里喃喃,无限唏嘘,以秦国的实力,昭襄王时代,便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可秦国朝堂之上,却没有真正的战略家。 白起军事才华光耀万丈,但不可否认,白起没有兵法传世,也没有提出一个统一天下的战略。 范雎倒是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可以在外交上坚持,却没有很好的发挥秦国的军事优势。何况,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