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燕疏离

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燕疏离(1 / 3)

姬丹逃回了燕国。 醒酒之后,回忆起宴会上的所作所为,姬丹坐立不安,如芒刺在背。嬴政再也没有召见过他,姬丹知道自己闯大祸了。 怎么办?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姬丹学习楚顷襄王的壮举,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逃离了秦国。 回到燕国之后,姬丹态度迅速转变,成了坚定的反秦分子。燕王喜是个没主意的人,又从姬丹口里听说,秦王嬴政蛮横无礼,高高在上,自尊心大为受伤。 进入战国之后,燕国成为硕果仅存的姬姓国家。作为召公奭的后代,内心深处,燕国人处处透着一股浓郁的优越感。 想当年,秦人不过是放马的贱民,韩赵魏三国,也不过是篡国夺权的乱臣贼子罢了。 这么多年来,燕国跟赵国死磕,多少有些嫉妒的心理作祟。 要不是为了牵制赵国,燕国才不愿意跟曾经的马倌打交道。 “既然秦国这么狂妄,就让他们自己去跟赵国纠缠好了!” 燕王喜对着一脸委屈的姬丹安慰道。说实话,他也不想跟赵国打。 燕赵之间,冲突不断,燕国人几乎没有胜利的记录。应该说,不是几乎,而是一次也没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次,燕国就做渔翁好了。燕王喜心里想着,如果赵国败了,到时候,他不介意,再次趁火打劫。 燕国策略的变化,很快传到赵国,李牧大大的松了口气。 “这下子,可以集中兵力对付秦军了。” 双线作战,即使燕军相当于意大利面条那样的角色,不可避免的会牵制部分赵军的兵力。 赵国士卒,战力强悍,不弱于秦军。长期处于战争的环境中,赵人轻死敢战,所谓燕赵悲歌之士是也。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缓缓恢复,李牧对统领的赵军,信心满满。同等条件之下,他有信心可以战胜秦军。只是对面的秦军将领王翦,可不会给他同等条件。 赵军的兵力一直不足,李牧一改在代地的战法,采取了防守反击的打法。 擅长防守反击的王翦,不得不主动进攻,几次试探下来,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战局就此僵持着。 “传令给北面的司马尚,准备反击秦军!” 悄悄调回东面的部队,李牧手下的人马,接近了秦军的数量。李牧不愿意继续等下去了,再继续相持下去,首先坚持不住的,必然是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与其说是败在了赵括手上,倒不如说秦国拖垮了赵国。没有粮食,赵国不得不战。 好在李牧不是赵括,领兵这么多年,李牧经历大战小战无数,战争经验丰富。 ······ “王翦败啦?!” 相比于杨端和败北的消息,王翦打了败仗的消息,更令蒙恬吃惊。 王老爷子戎马一生,可以说几乎没有败绩。王翦用兵,以谨慎闻名,稳扎稳打,很少有人能占到王翦的便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