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一百四十二章 祁之地

第一百四十二章 祁之地(1 / 3)

赵家兴起的时候,首都定在了晋阳。 晋阳城高墙深,地处险要,扼守太原平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赵襄子的时候,智瑶率军围困晋阳,三年而不得竞进,给了赵氏绝地反击的机会。 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不约而同,纷纷向平原富庶之地扩展。 韩国灭亡郑国,将首都迁往新郑。魏国舍弃了旧都安邑,选择了大梁作为新的都城。赵国的国都,先是迁到了中牟,后来继续向东,扎根在了邯郸。 从古至今,定都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国都身在险要之地,往往粮食无法供给,需要全国输血。可国都定在平原便利之地,军事上的压力,最终往往会拖垮全国的经济。 后世的汴梁,利用了大运河带来的便利,就不得不承受无险可守的代价。 “现在看来,赵国战略转向东方,轻易地舍弃了晋阳旧都,却是一招差棋。” 蒙恬的目光,比较着晋阳和邯郸的地缘态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是为何?” 荆苏曾经去过邯郸,也到过晋阳。晋阳在邯郸面前,相当于凤姐跟范冰冰比美,差得不是一点半点。魏国衰落之后,邯郸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 邯郸的娱乐生活,闻名天下。邯郸人的风尚,时装,音乐,步态,风靡列国。不少人向往邯郸,甚至专门去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式,才有了邯郸学步的由来。 “对各大战国来说,国都在哪里,军备的重点就在哪里。赵国定都邯郸之后,邯郸的地位上升,晋阳的地位就下降了。” “秦国攻取晋阳的时候,因为不是国都,赵国才没有拼死保卫。就跟魏国定都大梁后,轻易的放弃了安邑一样。” “我明白了。就像秦国,国都从雍城向东方迁徙,用兵的重点就转向了六国。” 荆苏想起了秦国国都迁徙的历史,恍然大悟。秦国从西垂崛起,一直向东方迈进,曾经一度选择了定都栎阳,直到商鞅变法之后,咸阳作为国都的地位,才终于稳定下来。 “想当年,韩赵魏三国转向东方发展的时候,没有想到秦国会重新崛起。这样一来,他们西面的防务却是更加薄弱了。” 邯郸靠近齐魏边境,没有险要的地形作为屏障。魏惠王的时候,魏军曾经攻占过邯郸,如果没有孙膑围魏救赵,邯郸恐怕就会成了魏国的邯郸。 秦国获得陶邑之后,从侧翼威胁着邯郸。长平之战的时候,邯郸还得防着西面的齐军,小心盯着陶邑的秦军,始终不能放开手脚。 乱世之中,国都还是定在险要之地为好,至于经济上的负担,只能咬着牙,忍受这不得不承受的负担。 “哗哗哗······” 这时候,天空中,成群的鸟儿从北方飞来,掠过秦军上方的天空。 傍晚的阳光,斜斜的洒在大地之上,拉得人马的影子又细又长。远远望去,好一片美丽的暮色之景。 夕阳无限好,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