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攻取大梁之议(一)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攻取大梁之议(一)(1 / 3)

“郑国先生的请求,恕我不能答应!” 王贲没有想到,甫一见面,郑国就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郑国先生想要挽救大梁城内的黔首,就得想出比水攻更好的方法来。” “······” 郑国花白的胡子颤抖着,眼里闪过一丝悲戚之色,他从来没有领过兵,哪里晓得攻取大梁城的法子。 “挖地道过去不行吗?” 良久,郑国回过神来,试探着问道。 “已经试过了,大量城内戒备森严,不能奏效。” 王贲的眉头紧皱,眼里有些不悦。 这些山东来的士人,一个个悲天悯人,拿着秦国的俸禄,却不会站在秦人的立场考虑。 出身关中的秦人,东出函谷,当年跟随白起水攻鄢郢之地的时候,哪里会这么婆婆妈妈。 “郑国先生仁义为怀,不通军事,不了解大梁城下的情况。” 蒙恬注意到王贲的不满,而郑国则是关心则乱,连忙出来打断了放弃水攻的话题:“我等刚刚前来,还请少上造详细介绍大梁城下的攻城进展如何?” 水火无情,郑国身为三晋之人,应当知晓智伯水攻晋阳的往事。虽然赵襄子合纵韩魏两家,成功反攻智伯,但晋阳却迟迟没有恢复元气,城内的居民,十去其六。 赵氏立国后,不断向东开拓,最后选择定都邯郸,不得不说也有智伯水攻晋阳的影响。 精通水利的郑国,似乎可以预见到,水攻大梁之后,大梁这座曾经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从此就会成为历史烟尘,化为一片泥泞之地。 “大量城内现有兵十万,军械充足,粮草不缺,魏人已经为坚守大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王贲招呼蒙恬、郑国落座,接过辛胜手里的地图,缓缓展现在蒙恬的面前。 “大梁北有黄河,南有鸿沟,运河构成的水网纵横,转运便利。几年下来,魏人通过运河,从齐人、楚人手里购买了大梁的粮食,粗略估计,至少可以支撑大量城内居民三年用度。” “魏王表面向秦国称臣,暗地里却做好了抗秦的充分准备,魏增也不是一无是处。” 辛胜抚摸着胡须,见蒙恬、王贲两人一旦开始讨论战事,就没有了先前的龃龉,不由得暗暗点头。 两人身为秦军的职业将领,懂得孰轻孰重。 “三晋之人,就是狡猾。” 王贲冷哼了一声,他一时没有想到,郑国虽然入秦多年,严格说起来,郑国仍然算是三晋之人。 郑国坐在桌旁,打量着王贲手里的地图,中间的大梁城,四面河道环绕。平日里,这些河网供应着大梁,为大梁输血,现在却成为了大梁的绞索。 魏军困守大梁,有这些河道阻拦,连突围都没有可能。 “并不是所有的三晋之人都狡猾得不行,故韩地的颍川人,就比较实在。” 蒙恬瞧着有些尴尬的郑国,打趣道:“就拿故韩王安来说吧,没有他派郑国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