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四百一十一章 分封之议(二)

第四百一十一章 分封之议(二)(1 / 3)

秦国朝堂上的郡县与分封之争,在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颇为平淡,但内里的波澜,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郡县制,分封制,反反复复,直到唐代以后,中国人才普遍接受,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即便如此,明代朱元璋建国后,仍然分封九个儿子为藩王。 千年的争论,汇聚于秦国朝堂,争论何其激烈。 “昔者武王伐商,分封诸子宗亲为诸侯,拱卫周室。今者陛下诸子,年纪渐长,外镇燕、齐、楚偏远之地,为陛下分忧,何其幸哉!” 左丞相冯去疾沉吟良久,开口附议王绾的奏议。 秦国兼并六国后,除了学习周武王,分封诸子为王,尚没有其他可以借鉴的经验。顺着前人的路走,总不会错。 “臣附议。” 御史大夫冯劫、郎中令常頞、内史麴腾、奉常孟建、太仆何射虎、卫尉吕恢、少府陈驰等诸多大臣,齐声出言,支持王绾的奏议。 “陛下,燕人自傲,齐人狡诈,楚人剽悍,守尉恐不能制。唯有置王,大军坐镇,方能震慑当地人心,使之不能逆反之心。” 宗正樗里矜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斟酌着言辞,向嬴政请奏。 分封诸子为王,以樗里矜为首的秦国宗室,举双手双脚赞成这样的提议。 嬴政的子女不多,儿子女儿总共才二十人,公子只有八人,剩下的全是公主。按诸夏传统,尚没有女子封为诸侯。山东六国故地这么大,封邦建国,除开嬴政的公子,秦国的宗室公子王孙,或许有封王的机会。 大殿内坐着的秦国宗室,一个个内心狂跳,饱含热切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瞥向嬴政,期待他说出一个“可”字来。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天下初定,人心不齐,心不向秦,陛下诚能封诸子为王,外镇远藩,内慑强臣,社稷定能长存也。” 淳于越抬起头来,目标悄悄的打量着秦国宗室,心里寻思着,这里谁会得封齐王呢。 “臣附议。” 这一次,博士们难得的保持了一致。 秦国兼并天下,列国消亡,诸侯不存,习惯了周游列国的士人,感到非常不习惯。秦国征召天下博士,奉养在咸阳,又能有多少人。 可一旦天下分封诸侯,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秦国过得不如意,士人可以投靠诸侯王。得到诸侯王的赏识,日子同样能过得滋滋润润。 以春秋战国的历史来看,山东的文风较盛,秦国的公子王孙,到了封地,必定因袭当地风俗。想着能成为诸侯王的座上宾,获得子夏、段干木那样的荣耀,博士们的心里面很激动。 杜陵、胡鳃等人,双手撑在大腿上,努力的稳住身形,盼望着王绾的奏议能得到嬴政的认可。 分封诸子为王,不仅仅是公子王孙受益,秦国关中所有的有爵者,或许能摆脱有爵无职的尴尬局面。在座的爵二代们,或多或少都与秦国的公子们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