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1 / 2)

“莱昂在哪儿?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问他。”哈特看着数据表问卡罗尔,关于球队防守数据统计方面他有一些小疑问,这种和数据有关的问题问莱昂是最好的,因为他只要看看就能给你答案。 卡罗尔指了指球场说道:“还在和球员讨论战术细节。” 自从昨天晚上喝了一场后,卡莱尔的一番话似乎让莱昂得到了不少启发,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知识和经验相比,经验往往是决定性的。有经验的人一两句的提点,可以揭开很多困惑与谜团,虽然只是思路上小小的转弯,带来的改变往往出乎意料的大。 “他还在向那些孩子们灌输他的内线进攻、掩护理论吗?你觉得这小子的理念会有效果吗?”哈特接着问道,作为一个老派的篮球教练,对莱昂一些略显“离经叛道”的战术理念,哈特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我不知道,不过他的战术训练计划书说服了我,我也不知道当时奥布莱恩为什么不采用他的想法。虽然有些天马行空,但有理有据,极有条理,最近我们训练的内容不过是他计划的一部分罢了。”看起来作为球队的主教练,卡罗尔还是拥有着更为全局化的眼光。这也是放权把战术建设和训练都交给莱昂的原因,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会是这家伙的。 从早上训练开始,莱昂就根据卡莱尔提出的一些意见点开始修改战术阵型,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内线策应球员的活动位置从底线低位至罚球端线,调整到了肋部低位到罚球圈内。这样的调整看似微小,对阵型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首先,底角三分线球员的切入线路从之前的在掩护球员身前过,改为从掩护球员身后过,这样的变化让切入球员直接接外线球员传球篮下上空篮的难度增加,因为接球人和传球人之间挡了一个掩护者。第二点变化,外线持球者直接中路突破攻击内线的路线遭到了掩护人的阻拦,不在那么一马平川,如果持球人想直接杀入篮下,就需要从侧边绕过突击。 从这两点来看,内线掩护人的提上似乎阻碍了球队快速进攻的展开,对于速度快、球员身材高大强壮的nba比赛节奏,一秒钟的延迟和十几厘米空间的拥堵,都会导致一次进攻的失败。所以虽然二次快攻中也有关于内线掩护人提上的战术套路,但那都属于后续变化,基本没有起手就让掩护人站在较高的位置的。 不过,昨天晚上卡莱尔喝醉酒后的一番话提醒了莱昂,他提到了“拉扯”和“挤压”两个概念,让莱昂对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战术套路有了全新的感悟。总体来讲,篮球战术的核心目的是为球员创造出手空间,而创造空间的主要手段分为两种,一种属于“拉扯型”,既通过不规整的进攻阵型和球员不断地掩护、跑位,为球员赢得零防守的进攻机会,诸如普林斯顿战术、ucla战术都属于这类体系。这类体系在起手上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1-4站位发动进攻,而1-4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