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提议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提议(2 / 4)

看书的。

两人的信件往来中,多是三分之一说自己与家人的近况,三分之一说最近读的书籍与所得,三分之一再就着对方上一封的来信写回复。

鸿雁传书,可是为了不引起非议,福松的信件都是经过张廷瓒,跟着张廷瓒的家书一起发回桐城。

四姑娘的回信,就也如此,发给张廷瓒,由张廷瓒做个信使。

张廷瓒也是打少年时来的,看着这小儿女有来有往,只有为妹妹高兴的。

他的长子比福松年岁还大,他看福松,也像看小辈一样。

既是过来了,福松就留饭。

只是他这里的膳房不齐备,平日还是在皇子府膳房提膳,今日也是如此。

因为有客,福松就叫小厮取了二两银子,去鼓楼大街买了几样卤味回来,连带着皇子府提来的四道菜,凑成了一桌。

张廷瓒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皇子府这里差事清闲,你手头也没有其他差事,要不要明年去桐城转转?”

天暖了出发,过去待个十天半月的,再跟张家人一起回京。

福松听了,脸色有些泛红。

要说出门,没有哪个京旗不想出门的。

他长这么大,最远的地方只去过天津。

他给张廷瓒倒了一杯酒,道:“这……方便么?”

张廷瓒道:“怎么不方便?正好可以去见识见识桐城风貌……”

不是张家想要显摆小女婿,而是张家家务事也是一言难尽。

张家三女婿是个落第秀才,十几岁就中了秀才,可是考了二十年,还没有过乡试,家里也日渐穷困。

张英还乡,心疼女儿,就在养老之所,给女儿留了一个小楼,赐女儿居住,才使得三女儿家里不至于无粮下锅。

偏偏三女婿是姚家子弟,志大才疏,在江南游学,一年之中,大半年在外。

张廷瓒邀请福松,也有几分私心,想要让家里人对比一下两个女婿。

三妹夫缺少担当,对男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不该。

就是种地的老农,也晓得当供养妻儿,到了三妹夫那边,一个举业在前面摆着,就成了最大的借口,将妻儿都丢在家乡,不闻不问。

偏偏姚家跟张家的境遇有了颠倒,张家人不好说女婿什么,否则落到乡人眼中,就成了张家嫌贫爱富,忘恩负义。

还有就是桐城的文风重,书香门第中男子除了举业,诸事不问的,全凭妻子操持生计的,大有人在。

这也是为什么张家三姑奶奶,明明是大学士之女,还要每日想着柴米油盐,还要织布换银子。

张廷瓒可不想下头的弟弟们还有子侄们,也跟张廷玉那样,觉得张家的女儿也当如桐城那些当家娘子一样,辛辛苦苦地去供奉丈夫举业。

福松就是个好女婿模板,也让那些桐城姻亲们看看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