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1 / 3)

-

隔日,郑林风那边来消息说,场地的事敲定下来了。

由于导演本人对作品尽善尽美的坚持,要求《车站》整部戏全实景拍摄。剧本里对一年四季都有涉及,其他三季还好说,但下雪的冬季,要等入了冬才能拍。

现在还是夏天,距离入冬足足有半年,所以郑林风决定,按照季节将剧情拆分成两半。

先把非冬季的拍了,而前半段的开机时间,就定在九月中旬左右。

至于景深这边人还没凑齐,所以《我们恋爱吧》的拍摄计划,是预定在九月上旬前,先拍两集攒着。

正好能跟《车站》无缝衔接。

而在乔意浓参加真人秀拍摄前,娱乐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先前以创作才子闻名的偶像歌手,突然被爆私底下买歌找枪手,新专辑的作品都不是他自己完成的。

因为他的缘故,连带着一条不为圈外人所知的产业链被爆出——

有些不正规的小作坊娱乐公司,就是会用花言巧语,骗些新人进来签高额卖身契。

然后,再榨取他们身上的创作活力,私底下向大公司输送,给一些已经成名的人当枪手。

这些小作坊基本和皮包公司差不多,没有人脉资源来捧手下的艺人。

他们也不思进取,只图眼前一点蝇头小利,逮着只羊死命薅毛,靠那点微末的短平快收入,过着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小日子。

如此自私自利,又怎么会去管艺人的死活?

而原本怀抱着梦想与热情,以为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更多人认可,却被现实狠狠击沉的年轻人们,在被榨干身上最后一点可利用价值后,公司冷酷的把他们弃置一边,不闻不问。

他们也就郁郁不得志的,逐渐湮灭在了人海里。

其中不是没人想反抗,可他们终究太渺小了。

已经成名的明星身家丰厚、名利双收,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为己所用。

即便有人拼着一口气,也要讨回一个公道,这种和大公司抱团的小作坊手握合同,大可祸水东引。

而事关自己的利益,造假的明星大可花高价雇佣成熟的公关团队,利用公司久经锻炼而出的成熟舆论引导体系,来操纵导向。

“糊咖碰瓷”、“恶意竞争”、“对家故意发黑料”等等理由百试不爽,不但能倒打一耙,还能借此卖惨固粉。

但这次,背后搅浑水的是star,事情就没那么容易结束了。

在谴责的浪潮喧嚣尘上时,更有人扒出当年就有人在网上爆料,说自己的歌被创作歌手拿去用了。

结果当时歌手的公司风向把控的好,那名被害人反倒被网曝了。

那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