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353章 武运昌隆

第353章 武运昌隆(2 / 3)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面色平静道:“另外跟少府有司对接此事,着少府负责督办皇家军事学院营建诸事,最迟到明年初,皇家军事学院必须营建好,待此事办好后,便由军务院牵头,着各部举荐一批中低层将校,先行到皇家军事学院进修深造。”

“臣等遵旨。”

在场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在少府、军务院、上书房、南书房这些特设衙署,朱由校态度向来是强势的,其明确要做的事情,不管遇到怎样的风波或挑战,都必须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不要想着拿外朝有司那套来搪塞。

谁要是胆敢暗中推诿或掣肘,继而影响到朱由校的战略谋划,那下场就是一个,被罢官免职,且永不录用!

在大明想要做官的一抓一大把。

科举是让不少读书人,得以跻身进仕途中,可僵化的八股取士制度,同样也让不少有才华的人,一次次的在科考中旁落,这也是很现实的事情。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阎应元、沈廷扬这些人杰,就是在科考上屡次不中,但谁能说他们没有真本事?

“行了,都去做事吧。”

朱由校摆摆手道:“朕要处理军政了。”

“臣等告退。”

军务院想要达到朱由校的预期,尚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军中的一批人才能逐步成长起来,所设立起的权力构架能支撑起来,那么文官群体干涉军政的事实,才能被朱由校设法破开。

大明军队正规化、职业化的道路,终究不是三年五载就能推动起来的,这必然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通过一次次对外对内战争,以此稳步推进落实,毕竟牵扯到的利益太多,没有谁会愿意进嘴的肥肉丢掉。

“皇爷,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黄得功四人求见。”

朱由校在武英殿处理着军机要务,不知过去多久,在殿外候着的刘若愚,低首走进殿内禀道。

“他们都归京了?”

朱由校闻言看向刘若愚道。

“是。”

刘若愚忙道:“黄得功是最迟归京的……”

“快宣他们进来!”

刘若愚话还没讲完,朱由校便开口道。

“喏!”

针对辽左大捷进行的敕赏和提拔,朱由校可谓下了大手笔,将一批武将的军职提升,不过唯独对上述四人,朱由校却没有急着明确。

一个是想看看他们的心性怎样。

一个是想超擢他们到新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黄得功四人,知晓他们皆被天子敕授男爵,但却没有安排新职务,并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而是依旧在各处落实军令,直到交完差,这才先后赶回京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