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学术型偶像> 第148章

第148章(1 / 4)

二位专家说着,就在图纸上绘制起来,一切就看上去非常明了了。

“所以就是离这里50公里以内都有宫殿群,”秦铎惊讶道,“如果离远看,确实将整个秦朝的版图都包裹其中了……”

专家们沿着这个思路,又讨论了一会,终于确定,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答案

渤海的两个角,即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中间框出了一大片海域,而在这片海域上有这三组礁石,整体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门庭”。

秦始皇也许就是这样,把整个渤海看做门庭,而在这门庭之后的,就是整个秦国的江山。

那三块礁石不是别的,正是国门所在。

这才是秦朝大帝国的象征!

而前方还在探查姜女石的小组很快传回了报告,他们认为三块姜女石中,位于南边的两块石头确实有一块有根,有一块没根,很可能原本是一块的。

在《水经注》中也有“碣石门”的相关记载。

既然原来叫“门”,那么整个姜女石有两块石头看上去更为合理一些。

这个答案也就更加确定了。

秦始皇东巡,决定将此处作为东国门,才在此修了三条路,通向这三组礁石。

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求仙,纯粹是为了彰显国威罢了!

虽然,选择哭倒长城的姜女石作为秦国的东国门,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但姜女石遗址与渤海口遥遥相望,又在整个国家的最东侧,的确是唯一具有国门性质的纪念性物体。

孟姜女绝对想不到,自己死后化作的礁石竟成了秦国兴盛的象征与历史见证,以示秦朝大一统的目的。

不过,这才是更符合当时秦始皇完成统一霸业之后,更符合他心境的答案!

将这一切想清之后,楚孑不免又开始觉得心中五味杂陈起来。

百年战争,民不聊生。

可如果没有那些战争,华国不会迎来统一的局面。

但即使是这样,即使战争有它“正确”和“有益”的一面,在战争胜利之后,又兴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国门旁的行宫,只为了彰显国威,又是对的吗?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是非非,都已经伴随着数以万计的民众,湮没在历史的红尘之中了。

有些人看历史,总习惯代入君王将相的视角,挥斥方遒。

而楚孑看历史,总会代入平民的视角,总觉得难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