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学术型偶像> 第171章

第171章(1 / 6)

“没想到,赵王竟然在此时相信了后者,于是向秦国派出使节,希望讲和。”

“但秦国君王等的就是这个,赵国想议和的消息一出,反应最大的不是秦国,而是韩国等周围小国。他们一看自家大哥都扛不住了,于是纷纷向秦国投降,秦国不战而胜。”

“赵王也傻了,这时候的他已经孤立无援,本来想隔岸观火的他成了火势最大的那一方。他急了,也慌了,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他听信了秦国传出的所谓的小道消息,将老将廉颇换下,换上了他以为秦国最怕的年轻将领赵括。”

“大家也都知道赵括是个怎么样的人,纸上谈兵说的就是他,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根本没有带兵作战的经验,而且性格非常自负。他一上场就改变了廉颇防守的策略,转而进攻。”

“而战神白起则是老谋深算的多,装作不敌连连败退,实则是诱敌深入,后来直接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一举拿下了长平关,来了个瓮中捉鳖。”

“史料记载:四月,王因此攻打赵国。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也就是说,其实这场战争只发生在四到七月,满打满算不过90天,其中还有46天赵军是被断了粮草的状态。”

“可想而知赵军的结局只会是惨败。白起则是杀红了眼,直接歼灭了赵军的中坚力量,最后坑杀赵军40万。”

“要知道,在战争之处,秦国和赵国不论是从兵力还是将领能力来看,都是势均力敌,就算是硬碰硬,也最起码能打个五五开,但就是因为赵王的昏庸和赵括的自负,才导致了如此惨败。”

“也正是这次惨败,极大地促进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平之战的大获全胜,也许直到很久之后,我们华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局面,意义非凡。”

“可是,战况如此惨烈,也是两个‘国’之间的战争,甚至是秦先发兵,那为什么我们说长平之战并不是一场侵略战争呢?”

“首先,我们要看看战争发起者,也就是昭襄王的意图。”

“《初见秦》中记载:‘大王垂拱以须之,天下编随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

“可见,昭襄王所要的并不是赵国的版图和资源,他希望的事天下编随而服,只是借助赵国这个跳板,结束华夏大地这上百年来动荡不堪的局面,实现大一统的太平天下。”

“那么最受非议的坑杀赵降兵40万,又是昭襄王的意思吗?“

“《吕氏春秋》有云:‘秦虽大胜于长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