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1 / 2)

瘦西湖的杨柳发了芽,城外的白塔似乎还是旧时模样,山坡上的草色烟光则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早春图景。

还没入城,黛玉的情绪就激动了起来,频频掀开帘子往外看。这也难怪, 毕竟是自己生活过的故地, 而且当初因为黛玉年纪幼小, 并不能够扶灵回乡, 而贾琏又急着赶回京城,所以只是将林如海的后世料理清楚之后,葬在了这边,便匆忙离开了。

所以这还是她父母的埋骨之处。

其实黛玉离开的时候年纪还小, 加上又是女孩子、身子又弱, 几乎不怎么出门走动, 对这座城市很难说有多少熟悉。但光是“扬州”这两个字,就已经足够惹她落泪了,何况亲身至此?

林家在这里还有旧宅。之前黛玉在贾家说要将这里的宅院卖了, 旧仆们进京去安置,其实不过托词。这里还留着父母亲人生活过的痕迹,算是同他们最后有关联支出, 她怎么可能舍得卖掉?

薛蟠之前早派人送了消息来,因此入城之后,便碰上了来迎他们的小厮。虽是主仆之分,但亦有多年不见, 仆人神色恭谨之中带了几分拘束,问一句答一句,显然还没摸准这位主子的性情,所以还有些观望之意。

林家只剩一位女公子,还多年不在扬州,败落是应有之意。这些仆人们再是忠心热血,这几年来也渐渐冷了,有别的心思很正常。

柏杨和薛蟠都发现了这一点,但都当做没有看见。

涉及到姓氏,他们虽是兄长,却也不能越俎代庖。这些仆人,总要黛玉自己去收服才好。

这两年黛玉住在薛家,跟着学了不少东西,这会儿正是施展和检验的时候。

为此薛蟠和柏杨甚至落在了后面,让黛玉先行下车。

紫鹃第一个跳下车,回身来扶黛玉。——她当日原本是被留在了贾家,只因柏杨觉得她毕竟是贾家世仆,心里是向着宝玉的,有这么个人在身边,黛玉要看开并不容易。但不能否认,她在黛玉身边,一向服侍周到,而且肯为她着想。原著之中,因知道黛玉的心病,还特意去试探宝玉,弄得宝玉又发了一回痴病。

论理她的这种行为并不算周全,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其实是她唯一的选择。

宝玉年纪渐长,开悟各人只能得各人的眼泪,跟黛玉有了心心相印之感后,黛玉不再常常纠结于宝玉的态度,但心里却出现了新的担忧:父母早逝,终身大事无人主张,而且自己病已建成,恐怕时日无多,将来如何殊难预料。

然而紫鹃这么一闹,虽然并没有过明路,却是将宝黛二人的事弄得贾府里人尽皆知,甚至贾母为安抚宝玉,亲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