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页(1 / 2)

一群大臣就在这儿听着他发脾气, 在场的有内阁、有吏部、礼部官员、御史台监察御史、也有锦衣卫的袁彬。

除了袁彬之外, 剩下的人都可以用一个俗语来形容‘一天叭叭的,就你有嘴啊’‘嘴欠’。

可是现在却一片寂静无声, 没有人说话。

朱见深愤怒的指责他们:“你们平日里满口的仁义道德,凡有事, 必举孔孟为楷模,如今孔府后人如此不堪!尔等与他交游甚密, 竟毫无察觉么!”

孔孟这两个栗子被你们举了不知道多少次, 衍圣公和你们关系好, 和你们书信往来, 和你们神交已久!呵呵!呸!你们还好意思说自己观察入微!还好意思说自己谨慎仔细!

大臣没什么好说的,真是丢人呐。在场的一个无辜群众都没有,都是大力夸赞过、吹捧过孔弘绪的人。

啪啪啪啪!打脸!

有些甚至还拿孔弘绪对于乳母的态度来教育过皇帝不要贪恋万贵妃的美色,其中心思想大概是,用过的奶壶、旧了抱枕,虽然曾经是小孩子的依靠,但在长大之后就可以束之高阁了,不必留着。朱见深深恨这句话。

皇帝本来瘦了十几斤,整个人都不大精神,现在被皇后养的又肥又壮,瞪着眼睛时很凶。他正是春秋鼎盛,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当了将近十年的皇帝,这精神气魄可想而知。

大臣们心中敢怒而不敢言,袁彬感觉自己很无辜,说了一句:“皇上息怒,”

朱见深把矛头对准了他:“锦衣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北镇抚司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用了吗!袁彬,朕知道你的性情说你是老好人,宽泛纵容,朕若是不知你的端低,必说你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这是对一个官员最大的指责。

袁彬也有点委屈,跪下来请罪:“袁彬老迈,力不从心,不能尽忠职守,请皇上降罪。”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山东发生的事儿,我怎么知道啊……我要是闲的没事就去抓孔弘绪盘问,那天下的文人举子都要声援他,肯定会以为是我栽赃陷害。

朱见深的心biu的一下就软了,袁彬已是白发苍苍,他想起先帝被抓走之后发生的事,觉得这也怪不得他,锦衣卫作为皇帝直驾侍卫,教给他来带领其实很合适,也很安全,只是在巡查缉捕上太差了。这也算是矫枉过正吧,先帝的时候闹的太过,如今不敢轻举妄动。他转而开始喷监察御史:“御史台监察百官、勋贵,京城中有一丝蛛丝马迹,你们都能上报到朕面前来,山东的监察御史怎敢如此无能!是不是与孔弘绪沆瀣一气!”

监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