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1 / 2)

“不是。”下人说,“昨日义从胡率军前来,距城三十里下寨,城中得了报,已严加守备起来,这会还不知城外是个什么情况,主君嘱咐了,若无事不许轻易出门,免得在这档口出事。”

“义从胡?”阮卿在大脑内搜寻了一遍,确定自己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他在这个时代待了太久,早有许多事已经遗忘,而且西凉的事他并不熟悉。

这年头土匪头子多得很,也许义从胡只是其中一个,并不值得载入史册。

阮卿忽然想起眼前这个下人既然在杨府这种大族中当差,应该也听过不少消息,于是便想从他嘴里套出些话,尽快补充完整自己脑中这块西凉的版域。

“义从胡是什么人?”

“义从胡不是人。”婢女说,“它是一支军队,由羌人,匈奴等部落里抽调出的儿郎组成的。”

阮卿立马反应过来。公孙瓒以前有个白马义从。这‘义从’可不就是军队么,‘胡’自然就是指那些胡人了。

见阮卿感兴趣,于是婢女又说,“义从胡历史很长了,妾幼时听族里老人讲,起先西凉各地有羌乱,于是朝廷派人过来着手拉起了这支军队。”

以夷制夷。阮卿不由感叹政治的奸诈。

羌乱的历时时间也不短了,自从汉武帝为了断掉匈奴右臂将河西纳入版图之后,汉朝就必须面对时不时跳起的羌人。其实与羌的斗争很久远了,从周的史册翻到现在,就会发现黄土高原的成长期简直就是一部与羌人的博弈史。

伴随着中原势力的不断扩张,有些不愿意汉化的羌人则继续往西行去。

受地理政治因素的影响,以长安为京都的西汉王朝因为较靠近羌部,对羌人的管制还严格些,尚能压制住。后来崛起于南阳,以关东豪强崛起的刘秀则认为洛阳更能帮助稳定政局,这才把京都给搬了。

由此对羌部的管制才慢慢松懈下来。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中原动向更为敏感的东汉王朝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迅速的把黄巾起义压制了下去。

由于羌乱不停,在东汉的后期,朝廷甚至还起过将陇右抛弃,以陇山为防线的念头。不过好在最后没有实行。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办法。即时那时候长安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放弃陇右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将使富庶的关中成为前线板块,并会被怀有二心的分裂者作为根据地。这样更加难搞。

羌乱之所以这么频繁还是因为朝廷的政策。朝廷虽然把羌胡内迁了,但依旧是大杂居小群居的分布特点。这就使内迁后的同化程度大大降低。而且因为他们在一起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