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1 / 2)

于是皇上未登基前就派自己镶白旗旗下的属人去往东北地区试种,东北地区有广阔肥沃的黑土资源,但连续试验了三次,都俱遭霜冻的天气,造成失败的结果。

他登基后,更是针对个别有种植棉花的府县,下令不收取棉花种植的税钱,鼓励百姓开始大肆种植棉花,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物,但收效甚微,百姓除了种植粮食,还是选择种植茶叶、养殖桑蚕等更高经济的农作物。

在众人都疑惑这个寿礼时,贵妃娘娘娉娉婷婷地站了出来,她指着木框中静静摇曳的棉花,慢条斯理地说道:“皇上,这些土壤和铜缸里的水都是臣妾的二堂叔,不辞辛苦地运至京城的。”

“臣妾的二堂叔是康宁府的朔农都尉,这两年康宁府的百姓种植枸杞果泛滥成灾,物以稀为贵,丰收再多的果实没有果子行来收购,也只能腐烂在地里,百姓付出了艰辛的劳累却收获不了银钱的成果,臣妾知悉了此事后,想起了自己家乡有人用滴灌技术培植茶叶,遂收集了各家滴灌技术的不同方法,书信给了堂叔。”

贵妃娘娘说到这,停顿了下,伸手摘下一朵棉花递给了皇上,她接着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皇上,这就是在康宁府种植成功的棉花,康宁府气候常在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只要解决了土壤干旱这一弊端,那么就非常有利于种植棉花。而康宁府的底下深层处并不缺水,臣妾就想到了抽取地下水来滴灌土壤,没想到真的种植成功了。”

贵妃娘娘话音刚落,皇上立即拍手称赞,欣慰道:“贵妃,你送给朕的这份生辰之礼,不仅让朕万分喜爱,还是一件大有裨益、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皇上沉吟了下,继续朗声道:“贵妃对社稷有功,特此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绸缎万匹,还有康宁府的朔农都尉擢升为三品通政使。”

贵妃在众人或嫉妒或羡慕的眼神中,妍艳娇美的脸庞绽放出极为明丽的笑容,她缓缓跪拜于地:“臣妾多谢皇上的恩典。但臣妾仅是因为心中爱重皇上,才如此悉心毕力做了此事,皇上能明了臣妾的用心,才是对臣妾最大的恩泽!”

贵妃这一番话不仅让皇上惊讶,其她潜邸时候的妃嫔都纷纷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只因这样矫揉造作、奴颜媚骨的口吻不像是出自心高气傲的贵妃娘娘之口,要不是她们亲耳听到,一定以为贵妃是被齐妃或者啥魂魄附体了。

难道贵妃娘娘这几日去慈宁宫遭受了太后娘娘的百般折磨,听说贵妃每日一大早跟官员点卯一样,天不亮就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到天黑以后才回到永寿宫,打探消息的小太监都说,贵妃娘娘每晚是被宫女们搀扶着走出慈宁宫的,一副被折腾地精疲力倦、累死累活的样子。

齐妃听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