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1 / 2)

皇上自年少时,就开始尊崇藏传佛教,提倡禅宗,还给自己起了个法号——“破尘居士”。他在勤心政务中,还能抽出闲暇时间,和圆明园中的僧人、喇嘛、道士等,谈论和实践佛法与道法,因此他的重佛重道思想在圆明园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除了慈云普护、月地云居这些寺庙园林,还有舍卫城、永日堂等祈福佛殿。

祭祀活动完毕后,就到了巳正时分,变成了太后娘娘的主场——同乐园摆戏台。看戏曲是宫廷生活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太后娘娘被康熙帝所影响,因此十分热衷迷恋于看戏。

而两人的儿子雍正帝则相反,皇上还是四阿哥的时候,观赏到的戏曲要么是歌功颂德、炫耀四海升平的内容,要么是无病呻吟、附庸风雅的戏语。

皇上认为先帝和朝中大臣听了这些靡靡之音,只会沉溺沦陷于其中,只想着享乐,从而丧失了进取之心,为看戏而耽误办正事的时间。因此皇上从自身约束起,在潜邸举办宴会时,就很少和其他皇子一样,请来戏班子渲染热闹气氛。他登基后,也没有效仿先帝,康熙帝是每逢自己的万寿节,就大张旗鼓地命升平署摆戏台,唱个三天三夜都不停歇。

雍正帝只有在正月过大年时,在紫禁城太和殿设宴款待宗室王公大臣的时候,才会安排升平署表演《开筵称庆》、《万年太平》等祥瑞戏曲。

不过雍正帝虽然不喜欢看戏,但民间却有许多戏子对雍正帝感恩怀德,甚至出现了“令之下日、人皆流涕”的感激动人场面。只因雍正帝废除了“戏子是贱籍”的制度,因此戏子一律“出贱为良”,他们不再是任人践踏的最底层贱民,后代也不再世世延续当戏子,他们转为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也能够通过科举,当上高人一等、为民效力的官员。

隅中时刻,就快到了中元节应景戏曲的表演时分,皇上和太后娘娘移驾至同乐园观戏,圆明园的妃嫔们也都纷纷开始出发,前往同乐园和众人同乐。

同乐园位于福海西岸,也就是曲院风荷的后面,它修建的主建筑“清音阁”是坐南朝北的三层大戏楼,三层的表演舞台分别命名为福台、禄台、寿台,这合起来的福禄寿名字可谓是充满喜庆吉祥之意。

戏楼的外观高大宏伟、富丽堂皇,且它是穿堂楼,两面临湖,即使是身处在炽热的夏日,不管是在戏台上还是在观众席上,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缕缕徐徐的清沁凉风,令表演者和观者打从心里头有神怡心爽之感。

清音阁的华丽璀璨外观并不稀奇,珍奇的是它的内部构造,上下两层舞台设有表演特技的绞盘辘轳架,在唱戏时,演神祗仙佛的戏子可以利用绞盘辘轳架从高处飘落,而“妖魔鬼怪”则只能从最底层爬上来,打造出了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